2019年PATA(亞洲太平洋旅行協會)旅遊交易會於9/18~21在哈薩克盛大舉行,這是PATA首度進入中亞舉辦會議,也讓亞太地區所有旅行業者聚焦這個神祕的國度。

哈薩克面積為272萬4,9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主要城市包括阿斯塔納(努爾蘇丹)、阿拉木圖、卡拉干達、奇姆肯特、阿特勞及厄斯克門。哈薩克大多是極端的大陸性氣候,每年降水僅達1000毫米,夏天均溫30℃、早晚溫差大,冬天均溫則為 -8~-10℃左右,阿斯塔納最低溫可達-40℃以下,體感溫度僅-50℃,因此每年夏季為最佳旅遊季節。官方語言為哈薩克語及俄語,阿爾泰語系的語言大多能通。
位於天山腳下的國度「哈薩克斯坦」,若你從未踏至這塊寶地,也許只會想像就是個無垠的荒漠、或者豐沛水域的肥美草原,但當你從阿拉木圖國際機場或是阿斯塔納(努爾蘇丹)國際機場降落,會發現比起印象中發達且先進許多。
哈薩克現今的進步,可以歸功於前總統納札爾巴耶夫的強人政治。在1991年蘇聯突然的解體,聯盟國家面臨巨大的衝擊,哈薩克也不例外,哈薩克宣布獨立後,由當時的領導人「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續任哈薩克總統,而這位總統的野心企圖,將哈薩克從蘇聯崩解的破碎中拉起,包括從1994年開始建設阿斯塔納這個城市,找來日本設計師主導構思,並與多名建築師合作興建高樓大廈,1997年正式將哈薩克斯坦的首都,從1200多公里外的阿拉木圖遷移至阿斯塔納,不同於對哈薩克遊牧民族的印象,阿斯塔納是個充滿科技、未來感的城市,即使這裡曾是歐亞大陸最中心的苦寒之地,現今已成為中亞最大經濟體,世界中心的綠洲。
在阿斯塔納,你可以看到納扎爾巴耶夫的野心、讓哈薩克成為世界中心的野心,即便納扎爾巴耶夫在2019年正式退休,你仍然能感覺這個國家如同繫上韁繩的馬車一樣,不斷往前跑。
最讓哈薩克人自豪的,就是曾在2017年舉辦世博會,阿斯塔納為此大興土木了一番,力圖展現希望阿斯塔納成為一座世界新能源的模範城市,探索更新的發展道路。
《 阿斯塔納城市重點景觀 》

► 未來能源館(世博館)[1]
未來能源館是2017年舉辦世博會的遺產,以直徑80公尺的圓球狀建築令人驚艷,震撼了人們的想像力。這顆圓球遠看就像太空飛船,內部8層樓,每層都有特定的能源主題,包含太陽能、風力、水力、潮汐等等多項科學研究展示。
► 哈茲拉特蘇丹清真寺 [2]
位於獨立廣場旁的哈茲拉特蘇丹清真寺於2012年正式啟用,傳統的伊斯蘭風格建築並大量採用哈薩克族的裝飾圖案,殿堂則用大理石鋪就,地上鋪滿各式花毯,建築面積17700平方米,可容納5000人至1萬人同時做禮拜。
► 可汗之帳 [3]
可汗之帳購物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帳篷建築,內有各式各樣的精品店、美食廣場、餐廳等,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座購物中心裡還有小型遊樂園、頂層更是沙灘酒吧,即使是嚴寒冬季,這裡仍然保持舒適的溫度。
► 巴伊杰列克塔Baiterek [4]
Baiterek的外形代表著一株捧著金蛋的白楊樹,取材自當地一個神話傳說。塔高 105公尺,可購票登上97公尺之上的觀景層。觀景層可以環顧科幻新城,觀景層中央一個高台展示著強勢總統的金手印,當地人會排隊按手印許願。
► 阿斯塔納歌劇院ASTANA OPERA [5, 6]
阿斯塔納歌劇院於2013年完工,這座全球第三大的歌劇院由義大利、德國、瑞士、捷克等國家的建築大師共同設計施工,潔白的外觀、雅典神殿般的外表示是區內最吸睛的焦點,也是許多婚紗照的拍攝地點。
哈薩克人的信仰 大多的遊牧民族信奉伊斯蘭教,當然,哈薩克也不意外,伊斯蘭教為哈薩克最大的宗教,其次則是因俄羅斯的侵略,人民開始信奉東正教。但在蘇聯時期,哈薩克成沒宗教的社會主義國家,那時候政府禁止所有的教堂和清真寺,獨立後,宗教成為人們自由的選擇,但宗教卻與政治息息相關(哈薩克族或親俄),雖哈薩克70%人民仍信仰伊斯蘭教,卻不提倡激進的宗教主張,也不特別提升伊斯蘭教的地位,因此在哈薩克的街頭,大多女性沒有包頭巾、也可以飲酒,但每天仍需禮拜、不吃豬肉,男女接觸的規範也少,因此旅客來此旅遊不會太多限制。

╚ 哈薩克斯坦怎麼飛?簽證呢? ╝
台灣護照可辦落地簽 簽證費60美金
台灣沒有直飛哈薩克的航班,都得經過轉機才能抵達,台灣鄰近的直飛地區有香港、首爾、東京、曼谷、北京,本次PATA台灣代表團則分別從香港、北京兩個地方轉機,大多航班都能直達阿拉木圖,但較少數能直達阿斯塔納,都從阿拉木圖轉國內線較多。因為台灣非哈薩克的免簽國,因此在申請上有許多繁複程序,必須事先取得哈薩克方的邀請函、保證書等相關文件,於哈薩克的機場申請落地簽,申請落地簽需繳納60美元、2張彩色照片及簽證申請表,可停留至多1個月。要注意的是,落地簽必須在第一個入境的機場申請,例如在阿拉木圖國際機場落地,就必須在阿拉木圖申請落地簽,因此在文件的申請過程就要跟哈薩克的地接社確認落地從哪裡進、簽證在哪裡領,如果前後不符,可能就會被遣返(例如當初寫在阿斯塔納機場辦落地簽,在阿拉木圖機場就無法申請落地簽)。
╚ 本刊記者哈薩克斯坦小見聞 ╝
愛吃肉 菜色少 阿拉木圖是蘋果城
哈薩克斯坦主要的飲食習慣為牛肉、羊肉,以及馬肉、駱駝肉,馬肉料理大多以調味重的料理方式處理,而馬肉的油脂少、纖維多,吃起來的口感就像較柴的火腿;葉菜類的蔬菜較少,大多以馬鈴薯、南瓜、蘿蔔、以及瓜類為主,水果雖然也少,但阿拉木圖被稱為蘋果之城,這裡以蘋果最負盛名。
短短幾天的觀察,哈薩克人的汽車擁有率相當高,大多是二手車,因此在路上可以看到名牌但是非常老舊的車款。為此,城市內需要非常多的停車空間,每棟建築物前都是大片空地以供停車,在地圖上看起來不遠的距離,對台灣人來說,走起來都算累。在哈薩克也有類似Uber的系統叫做Y-Taxi,同樣可以先顯示車程及價格,觀光客不怕被坑殺,但車子多以二手車為主,遊客得有點心理準備,另外,也是有司機會故意繞路多收取費用,須注意地圖路徑。
阿斯塔納街上見不到24小時便利商店,不確定甚麼原因,但對於回到飯店一定要出門逛超商的台灣人來說有些不習慣。阿斯塔納一般的購物點就是市集、購物中心裡的賣場,還有一般雜貨店,但雜貨店也不在路邊,而是在類似暢貨中心的建築裡,非常狹窄的空間,不確定是不是24小時營業。不過,若是吃不慣哈薩克料理的旅客,筆者則是推薦可以到麥當勞點餐,漢堡的肉片非常扎實,筆者的雙層牛肉吉士堡肉片大小比麵包還大,吃一個就讓人非常滿足。
【TTN旅報1112期, 2019/10/14 出刊, P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