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灣 市場專題] 「雲嘉南濱海觀光圈」橫跨三縣 後疫情市場打造山海戀行程

【上圖】雲嘉南濱海觀光圈聯盟合作簽署。【下圖】「雲嘉南濱海觀光圈」成立合影。

後疫情時代,交通部觀光局規劃以全國13個風景區管理處做平台,並與地方政府及觀光業者建立區域觀光聯盟,推動優質旅遊,打造觀光亮點。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凝聚公部門與公協會間共識,積極輔導業者率先成立「雲嘉南濱海觀光圈」,一股地方產業聯盟新勢力已然成形。

活絡地方觀光產業
永續經營為終極目標

配合政府醞釀建立觀光圈,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動作積極,先於8/27舉辦說明會,說明最新運作情形及未來展望,邀集雲林、嘉義及臺南地區與觀光有關之公協會、政府機關及業者面對面交流,匯集各方意見凝聚共識,做為後續推動修正的參考。緊接著9/9在嘉義長榮文苑酒店舉辦「雲嘉南濱海觀光圈」成立大會,與成員們共同進行聯盟合作簽署。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徐振能[3]表示,「雲嘉南濱海觀光圈」的成立是產業的共識,也是合作的橋樑,管理處扮演輔導角色,將服務工作範疇向周邊擴大,協助地方討論議題,提出解決方案,透過公協會及地方組織共推觀光,導入遊客讓產業獲利。

管理處將由北至雲林四湖、口湖,南至臺南市,從中協助臺61、臺17沿線產業,以體驗觀光、深度旅遊、資源互補之區域整合觀念,推動食、宿、遊、購、行的發展。跨域觀光聯盟計劃通過後,推出業者體驗旅遊媒合活動,辦理共識營並推動台灣好行延伸至雲林縣轄區,以實質的經費挹注加強行程包裝,提升能見度。

徐振能指出,現階段推動工作順利,業者間仍需加強熟悉。為更加推廣「雲嘉南濱海觀光圈」,管理處12/12在高跟鞋教堂辦理產業體驗嘉年華,廣邀業者齊聚交流,現場吸引遊客同樂。這場活動也是觀光圈自9月成立以來,第一個對外的大型活動。

除舉辦更多活動為觀光圈宣傳,管理處同步業者輔導教育訓練,規劃年底前在中北部進行旅行業者媒合會,強化行程包裝行銷。此外,增進與各觀光圈的交流學習,也是未來重點工作之一,透過阿里山、西拉雅及茂林等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成立之山線觀光圈,擴大合作「山海戀」多樣遊程,創造遊客、業者與公部門三贏局面。待國境開放再帶業者一起出國宣傳,為疫情過後的旅遊市場做準備。

【1】台南市馬沙溝觀光休閒協會理事長陳啟宗。【2】台灣雲嘉南濱海產業文化觀光協會理事長蔡茂昌。【3】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徐振能。

【。。在地業者觀點。。】

結合3縣市不同產業
規劃遊程 帶動國旅市場

台灣雲嘉南濱海產業文化觀光協會理事長蔡茂昌[2]指出,雖然雲嘉南地區有著多元豐富的文化、生態及特產,觀光這個部分過去卻較為弱勢,也不受到關注,相當可惜,「雲嘉南濱海觀光圈」的成立對地方產業來說,無疑注入一劑強心針,業者也都相當期待。由於觀光圈跨3縣市不同產業,自成立以來,一直在做整合的工作,成員目前持續增加中。

因應後疫情國旅市場,目前初步以比較成熟的產業為優先,規劃出幾條優質旅遊路線,包括3縣市各2條1日遊行程,2日遊各1條,還有3日遊的部分,著手積極推廣。下一步更要結合食、宿、遊、購、行,以及導覽,建構起垂直性的觀光產業鏈,讓各個產業不再是單打獨鬥,不同的觀光圈也要做策略性聯盟,讓效益更加擴大。期待公部門未來協助辦理「共識營、媒合活動及旅遊踩線」參訪,透過訓練提升業者競爭力。

輔導業者增進合作
期盼政府更多資源挹注

台南市馬沙溝觀光休閒協會理事長陳啟宗[1]表示,推動觀光不該只是把人帶到外地,應該花更多時間了解在地特色,做好社區營造和地方創生,從社區往外擴張再發展到跨區,朝永續經營目標邁進。「雲嘉南濱海觀光圈」讓不同產業得到整合,業者看見希望。

台南市馬沙溝觀光休閒協會,和一般社區發展或商圈協會不同,主要結合生態旅遊,專攻深度遊程規劃,吸引不少親子族群。雖然與旅行社合作共推遊程,可提升旅遊服務,增加合法性,但濱海產業業者成本相對比較高,如何增進彼此合作意願,仍須透過輔導磨合,提高遊程品質與精緻度,以獲得更多利潤。政府也該多多挹注資源到社區,一同營造優化設施景點,加強遊程可看性,才能吸引遊客。


 【TTN旅報1169-73期, 2020/12/14 出刊,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