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講堂(2)-甘唐沖】重點審視 市場實質大有可為 找回旅行業存在價值

旅行業是帶給旅客歡樂的產業,面對疫情衝擊,從業人員得以最樂觀的心,保持初衷以面對挑戰。在農曆年節前夕,本期旅報特別邀請銘傳大學觀光餐旅暨休憩研究中心主任、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副教授黃永全,以及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旅運管理系副教授兼系主任甘唐沖,與旅行同業分享如何從國旅重新出發;兩人皆強調,面對新常態之際,得配合政府政策以及結合資源,從發展國旅並布局Inbound開始。

PROFILE | 甘唐沖小檔案
現 職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旅運管理系

副教授兼系主任
中華觀光管理學會秘書長

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監事

最高學歷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大陸研究所(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經貿組博士

 

整合資源 推動區域觀光聯盟
連結國際 旅遊業應發展「線上體驗」服務

2020年國旅市場,經歷一連串報復性旅遊、類出國、偽出國、郵輪跳島旅遊的洗禮,是大落大起的一年,2021年國外疫情未見緩和,變種病毒來勢洶洶,隨著本土確診病例的更新,國人更是不能掉以輕心。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旅運管理系主任甘唐沖認為,今年是「牛轉乾坤」的一年,更是重啟旅遊關鍵年,面對「新常態」的疫情,須學習與疫情共存的健康新觀念,化危機為轉機。後疫情時代,手機行動世代成為旅遊主力客群,旅遊業發展「線上體驗」服務,透過雲端智慧科技與世界持續交流連結,把最在地、真實、獨特的旅遊體驗帶給各地旅客,讓台灣被國際看見。

甘唐沖從產、官、學界的角度,分析2021年的旅遊趨勢,並提出具體建言。旅行業者面對後疫情時代,應該要「觀察學習」及「盤整轉型」。首先,觀察學習相關產業作法,像是旅館業須緊盯每個防疫細節,餐廳把座位間距加大、餐點加蓋,細心照顧顧客對衛生的需求,提供有溫度的體驗。

對旅遊產業而言,經常旅遊且對特定品牌或企業有高度忠誠的旅客,應該是市場最快復甦的客群,如同參與航空與旅館業者「忠誠計畫」(Loyalty Plan)的會員,了解客戶最關注的價值有哪些。

根據「勤業眾信」研究以上產業顧客,分析有兩個最重要的特質:「分享」與「嘗試」。「嘗試」是旅行之中獨特新鮮的體驗;「分享」可讓忠誠顧客將他們在旅遊中所感受到的尊榮體驗,移轉給其他有重要意義的家人及朋友,並創造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其次,盤整自己可用資源,既然國外市場短期無法開源,就先採取節流措施,並轉型成可經營的特色主題行程,資本不夠或無法轉型,則認賠殺出,暫時退出市場。

🎙️ 中央地方通力合作 協助業者降低衝擊
推動區域觀光產業聯盟整合資源

甘唐沖認為,產業自我轉型升級固然重要,結合產官學界集思廣益,落實可行方案,推動深度旅遊,才能永續經營。政府先後推出紓困、復甦及振興、升級與轉型前瞻計畫,包含人才培訓、營運及薪資補助、安心旅遊補助、貸款協助、利息補貼等措施。目前推動各地觀光圈計畫,藉由產業整合輔導,提升觀光服務軟硬體品質,建構產業互補優勢,創造品牌定位,並推出國際亮點旅遊產品,結合國際OTA通路行銷,除擴大市場效益,同時也吸引青年人口回流。

交通部觀光局每年以台灣不同的特色元素,訂定旅遊主題年,並推出相關系列觀光活動,致力將台灣打造為全球觀光勝地。未來觀光局升格為觀光署,賦予更高層級,整合跨部會、各縣市資源,觀光署下設立分署,落實全國性政策,以旅客為出發點、區域旅遊產品為主體,共同推動觀光發展。

在地方上,甘唐沖建議高雄市政府,力促產業鏈連結,發掘更具誘因的亮點,擴大辦理國旅觀光暖冬旅遊住宿優惠活動,減少疫情對業者的衝擊。此外,善用中央紓困振興方案,多方蒐集產官學界觀光意見,透過實際討論及溝通,使政策更加貼近市場需求。後疫情觀光推動可與在地企業、社區結合,藉由公協會凝聚地方力量,成立社群平台,結合地方創生議題,實踐在地旅遊和社區營造間的互利共好合作。

🎙️ 強化產學合作 因應疫情彈性教學

甘唐沖表示,因應疫情發展,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旅運管理系大三校外實習課程,彈性延後半年留校上課,半年赴企業實習,之後採取大三與大四課程對調,大三先留校上課,大四再赴企業實習之應變措施。未來強化「線上旅遊業(OTA)經營實務、領隊導遊人才培育與智慧旅遊科技應用」等教學課程,發展「旅遊大數據、共享經濟、數位科技應用」,為旅客提供高品質的智慧旅遊新服務,創造友善深刻的旅遊體驗。


【TTN旅報1178-81期, 2021/2/8 出刊, P13】


【T講堂(1)-黃永全】重點審視 市場實質大有可為 找回旅行業存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