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講堂-唐受衡】觀光產業如何解決缺工問題?
從提升「內部服務品質」做起

PROFILE | 唐受衡 Candy S.H.Tang
僑光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事業管理系助理教授
學 歷 文化大學觀光與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
文化大學企管系學士
學界經歷 僑光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事業管理系專任助理教授
文化大學進修部休閒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業界經歷 金球旅行社副總經理
中華民國觀光領隊協會副理事長

從2022年9∕29政府宣布分兩階段鬆綁邊境管制,到同年10∕13取消禁團令,使得觀光相關產業人力需求增加;雖然公部門有所動作與作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與交通部觀光局合作自10∕13起啟動「觀光暨周邊產業缺工專案協助計畫」,全力協助推介求職者供廠商媒合遴聘,但參與11∕18媒合專案的業者家數及錄用率均偏低,成效有限,業者亦應內省,找出人才缺口除了薪資較低以外的其他因素,以補足人力缺口。

觀旅業缺工主因:薪資較低不具誘因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產業人力供需資訊網( https://theme.ndc.gov.tw/manpower/ ),民國112至114年調查及推估(民國111年辦理成果),旅行業、旅宿業、觀光遊樂業等3行業之專業人才質性需求調查結果,都顯示為「人才欠缺、供給不足」的情況。

一、旅行業:欠缺之專業人才包括:「業務人員、行銷企劃人員、導遊、旅遊產品操作人員、領隊」等5類;而人才欠缺主因為「人才供給數量不足」及「薪資較低不具誘因」,另導遊及領隊則面臨「人力老化」、「年輕人力經驗不足」之困境。此外,數位科技工具為觀光服務帶來更多創新,相關從業人員須具備相關的數位知識、技能和管理能力。

二、旅宿業:業者對於人才供需現況之看法,有42.7%則認為人才供給不足,欠缺之專業人才包括:「房務員(含清潔)、櫃檯服務人員、餐飲服務及接待員、中∕西餐烹飪廚師、飯店∕餐廳主管」等5類,人才欠缺原因主要在於「薪資較低不具誘因」以及「勞動條件不佳(特別是工時過長)」;餐飲服務及接待員則額外因「異業競爭人才」使得人才招募不易。

三、觀光遊樂業:因業者於3級警戒時進行人事縮減,導致大規模的人才流失,第一線人員、技術型人員多流往其他產業,造成人才缺口,加上工作地點交通不便、異業挖角等因素,87.5%受調廠商表示就業市場人才供給不足。欠缺之專業人才包括:「導覽解說員、餐飲服務及接待員、其他產品維修人員、水上救生員、行政總務人員」等5類,主因在於「人才供給數量不足」以及「薪資較低不具誘因」。

優異的外部服務品質
取決於良好內部服務品質

筆者於2004年碩士畢業論文「旅行業內部服務品質量表建構之研究Development of Internal Service Quality(ISQ)Scale for Travel Agencies」即提出,服務品質對服務業的經營而言,可說是其賴以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內部服務品質會影響外部服務品質,良好的內部服務品質,是優異的外部服務品質之先決條件。

依旅行業員工之實際工作性質,分為:「第一線員工」、「支援型員工」及「混合型員工」,內部服務品質分為「有效的訓練」、「工具及政策」、「獎賞與肯定」、「程序」、「溝通」與「團隊合作」等6大構面,可提供給旅行業者運用此量表衡量公司內部服務品質的現況,以改善旅行業的內部服務品質,進而提升旅行業整體的服務品質。藉由與國內14家旅行業者之負責人或高階管理者之深入訪談,多位業者反應,如果能將此6個構面都做好的旅行社,就已經算是一個內部服務品質不錯的業者。由於目前台灣旅行業規模仍屬中小企業,以小型企業佔大多數,經營導向大多仍以業務優先掛帥。

人力資源管理涵蓋任用及照顧

大部分旅行業者的經營焦點仍然放在業績第1,從訪談中得知,雖然大部分的業者都認同內部服務品質對旅營業之重要性,但只有少數旅行業者有進行內部服務品質的改善工作。企業管理最基本的5大功能(五管),「生產、行銷、研發、財務及人力資源」的管理,其中人力資源管理內容包含人力資源規劃、人力的招募和甄選、人力的訓練、人力的任用和照顧,以及其他相關課題如勞資問題的處理、性騷擾議題。從員工如何進入企業開始,在企業當中適應、學習、成長、運用、擔當任務,到在企業中受到照顧以及圓滿離職。

疫後面對人才欠缺,供給不足的情況,除了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面向考量外,筆者提供從「內部服務品質」觀點面向思考:公司提供之「工具設備」是否可幫助員工完成工作?公司政策的宣達是否明確、實施之「作業程序」是否順暢?公司團隊合作的實際情況為何?員工遇到問題時,公司的主管是否能傾聽並適時給予幫助?公司的經營目標員工是否清楚並認同?(投稿=唐受衡、整理=唐偉展)


【TTN旅報1315-1316期, 2023/9/11 出刊, 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