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可說是「臺灣跳島試運元年」,台灣在防疫優先之下更開展難得的跳島以及環島之旅,是少數還能搭乘遊輪旅遊的國家;此也呼應了交通部航港局在2020年7月主辦的「臺灣跳島郵輪政策高峰會」,當時包括交通部長林佳龍、離島地方政府首長及遊輪業界等代表,共同探討振興國內跳島旅遊的中長期目標,推動「2023跳島旅遊年」,包括提升行銷、設施、服務的品質,期盼在疫情過後吸引國外觀光客來台旅遊。
無論是跳島、環島的玩法,都提供旅遊市場新的動能,為國旅帶來嶄新的商機。未來在疫苗成熟、邊境解封之後,包括港口升級改善、遊程內容的提升、服務質量的優化等面向,只要政府全力配合、支持,產業就有生存下去的動力。

🛳️ 觀光主流化
航港局與觀光局聯手出擊 🛳️
航港局因應觀光早已推出五步棋,包括1.遊輪跳島遊,2.台灣環島遊(台灣有5大可停靠的國際商港),3.FlyCruises+掛靠港吸引國外旅客來台灣體驗跳島遊,把小型遊輪吸引到台灣來;而第4及第5點都是針對政府藍色公路十年綜合發展規劃,包括檢討航線規劃、強化港埠建設、提升旅遊服務能量以及陸上觀光景點的形塑。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只要完善台灣各港口與外島的「食、宿、遊、購、行」服務,今年離島旅遊人次將有望再度大幅增加,也能為「2023跳島旅遊年」做好準備。
而航港局計畫從「航」、「港」、「船」、「遊」4大面向,檢討航行路線規劃,也強化港埠設施、獎助跳島遊輪。中長期的各項規劃包括:①「航」線:鼓勵國際行銷推廣,吸引國際品牌遊輪來台;②打造智慧化服務環境「港」埠:除離島遊輪設施優化,基隆、高雄持續打造為國際遊輪雙母港,改善台中、安平、花蓮旅運設施,以及各地交通船碼頭設施,推動遊艇泊位倍增。③為「船」舶:協助離島汰換公有交通船、獎勵補助民船汰舊換新,扶植我國遊輪自有品牌,打造在地化遊輪產業鏈。④聚焦「遊」程:規劃加強及優化離島相關旅遊服務設施及接待能量。

🛳️ 打造台灣為太平洋海島遊輪新天堂 🛳️
目前世界3大遊輪跳島旅遊最興盛的地方,是以地中海為主的愛琴海、亞得里亞海,另外還有巡航加勒比海島國以及日本瀨戶內海諸島等3大區域。
台灣擁有美麗的海洋與特殊的島嶼、人文底蘊,可依序發展:跳島旅遊、環島旅遊、內河航線延伸內陸旅遊,也有機會成為第4大主要遊輪跳島旅遊圈。
台灣港口包括基隆、台中、金門水頭、馬公、安平、台東富岡漁港及花蓮,可進行跳島以及環島旅遊;而除了台灣離島之外,也可以結合東北亞的沖繩、濟州島,東南亞的宿霧、海南島。遊輪是具有發展性的朝陽產業,尤其台灣遊輪有很強的發展潛力;政府推動觀光旅遊大國,應盤點旅遊資源、重視國際旅客市場、把握遊輪產業創新,呼應「2023年台灣跳島旅遊年」,正是要打造台灣成為太平洋海島遊輪的新天堂。

🛳️ 發展遊輪跳島旅遊圈 🛳️
過往國際遊輪在台灣市場大多以台灣出境旅客人次為主,至於國際遊輪搭載外籍旅客來台、FlyCruises訪台,甚至目前台灣極力發展的跳島旅遊皆非常有限。
台灣是海洋國家,海洋領土面積是本島陸地的3倍大,航運是台灣對外連結最古老的方式,因此遊輪產業是值得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在疫情困境下可以激發出台灣遊輪產業的轉型與改變,除了讓全球首艘復航的國際遊輪從台灣出發,更加強化台灣防疫有成的形象。
台灣其實有很多美麗的離島景點,而「藍色公路」計畫重要的一環就是跳島;相信未來大型遊輪公司仍會以海外市場為主,此時也建議經營遊輪旅遊的業者應積極部署小型、探索型遊輪來到台灣規劃跳島旅遊行程。
其實各大國際遊輪航商都擁有可以運行於大洋上的精緻型遊輪,這種1萬多噸,適合各離島直接彎靠、載客人數約莫在200人上下,反而符合各離島團體岸上觀光的服務,可以包裝最高端優質的產品。
期待全球疫情趨緩後,當國際旅客相繼來台,可以創造跳島旅遊的新高峰,吸引國人以及國際旅客一起探索、體驗台灣離島之美、海洋之美。
《 。。。業 界 觀 點。。。》 |
---|

■ 台灣遊輪產業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曾俊鵬、秘書長許堂修
從國際遊輪恢復來台 有助發展台灣跳島旅遊
娛樂、設施、美食要滿足旅客需要
2020年,星夢郵輪的成功營運帶來市場正面效應,2021年將有更多國際遊輪公司想來台灣找市場、尋商機,相信只要符合衛服部的標準申請就有機會。
台灣遊輪產業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曾俊鵬表示,據了解,今年除了大型遊輪外,還會有幾艘歐洲小型遊輪(約可搭乘250位客人)來台,全船都是陽台艙的高級遊輪正可滿足台灣高端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台灣遊輪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許堂修則分析,既然大型遊輪可以操作台灣跳島旅遊,小型遊輪更具優勢,可以不需要接駁船就能停港離島港口;建議政府應該對離島接待能力進行完整盤點,並陸續強化軟硬體設施以迎接國際遊輪的到來。
台灣旅遊產品往年都以台灣島內為主,沒有將主軸放在離島,既然政府規劃2023年為跳島旅遊年,在區域觀光聯盟就應該涵蓋離島;建議除了金門、馬祖、澎湖之外,更要重視綠島以及蘭嶼等觀光市場,趁國際遊輪來台可將這兩座離島推向國際化。新的年度,建議業者也可以創造新的旅遊點,像是「彭佳嶼、花瓶嶼、南沙、東沙」等航線都是方向;也希望環島遊輪可以在每個港口上下接客,讓業者在經營上更有利。
曾俊鵬表示,今年台灣遊輪市場將進入競爭期,旅客上船是為了娛樂、設施、美食等誘因,每艘船要各自發展出不同特色來吸引旅客願意重遊,唯有在產品面進行變化而非價格競爭,這樣的遊輪發展才有意義。

■ 奇寶國際旅行社
跳島、環島 維持國人對遊輪旅遊熱度
頂級小型遊輪可以開發高端旅客市場
遊輪是交通工具也是行動酒店,遊輪環島、跳島是台灣近期發展出的新旅遊模式,對業者來說,國旅無法解決正常的營運開銷,而環島或是跳島亦無法達到遊輪及旅行業者的預期獲利,卻是目前唯一的出路。
由於遊輪環島、跳島是因應疫情發展出來的獨特旅遊方式,需要政府導入明確的規範與細則,讓業者能有營運的依循。
對國際遊輪公司而言,在承平時候,亞洲市場是相對收入較少的區域。台灣只有2,300萬人,從2014年~2019年,遊輪旅遊在台灣持續增溫,旅客願意每年搭乘遊輪,主要考量是否有新船以及新行程。相較於大型遊輪,小型遊輪也更適合航行台灣離島,不需接駁船就能停離港。小型頂級奇寶遊輪旗下有5艘頂級遊輪,2艘停靠加勒比海、2艘在賽普勒斯、1艘在杜拜,對於2021年台灣遊輪市場也持續評估與觀望,相信只要國內能維持疫情控制,對於高端旅客市場而言,更需要能夠直接停靠離島港口的頂級遊輪,未來市場潛力無窮。
【TTN旅報1182-85期, 2021/3/8 出刊, P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