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年大量出現在企業商管文章中的關鍵字,首推「ESG」。環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al)和公司治理(G,governance),這是自2004年聯合國發布的報告中第一次提出,以ESG作為評估企業經營指標的建議。聯合國分別在2000年和2015年通過「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和「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於聯合國氣候峰會簽訂「巴黎氣候協定」,一連串國際倡議行動提升了ESG的關注度。
對接在觀光旅遊業就是「ESG永續旅遊」。「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GSTC)根據永續旅遊訂下四大準則:「永續經營管理、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文化衝擊最小化、環境衝擊最小化」。
而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將永續旅遊定義為:「充分考量現階段與未來的經濟、社會與環境影響,並落實遊客、產業、環境與當地社區需求的觀光方式」。
從ESG出發 盡到社會公民責任
企業經營面對不同挑戰,近年聯合國和全球各大品牌企業推動和倡導ESG成為新趨勢,也影響消費者不再只是購買商品或服務,而是開始尋求認同,會關切產品銷售是否具備ESG管理以及盡到社會公民的責任。
● ESG重點趨勢
【E:環境面】世界經濟論壇(WEF)於2021年發布的報告中指出,未來最可能發生的風險中,「極端氣候風險」多年位居第一。而在氣候變遷治理中,最重要的議題就是溫室氣體/碳的管理。延續2015年的法國巴黎協定,世界各國政府自2019年起紛紛提出碳中和(Net Zero)承諾,致力於2050年前將人類活動排放至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淨值降至零。
【S:社會面】企業需要妥善經營利害關係人關係,包含供應鏈上下游、員工、客戶及社區,才能確保經營的穩定和持續。近年社會面向的焦點都放在勞動人權的提升,企業應建立多樣包容的勞動關係,以及有利員工福祉的勞動條件及環境。
【G:治理面】從組織的角度出發,許多企業將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CSR委員會)提升至董事會下轄功能性委員會之層級,直接向董事會定期報告永續發展策略及執行進度;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升級為「永續發展委員會」或「ESG委員會」,甚至向上設置專責的「永續長」。
【1】 ISO 20121活動永續管理系統
2012年6月通過的ISO 20121活動永續管理系統,期望任何規模及類型的活動,能考慮採環保節能、社會及經濟永續方式辦理,以減少對環境的衝擊及負面影響。
【2】 Travelife旅行業者標章
Travelife認證計畫分為三個等級,第一階段是參與(Engagement)、第二階段是夥伴關係(Partner)、第三階段為完成認證(Certified),讓業者能設定階段性目標,來逐步完成認證,並且透過十個分項主題,設計完整且嚴謹的認證條文,以協助業者一步步內部管理的永續機制建立。
【3】 GTS綠色旅行標章
GTS綠色旅行標章適用的業者有:民宿、B&B 飯店、青年旅館、露營場、餐飲類、活動營運公司(旅行社)、潛水中心與學校 商店、農場、博物館、資訊中心、紀念品店 租車公司與專營行銷組織(DMC)等。
【4】 WTTC安全旅遊戳記
由全球觀光旅遊的指標性組織-WTTC創立的安全旅遊戳記計畫,戳記申請業者的各項營運及衛生措施皆須符合最新的全球衛生標準,即「安全旅遊機制」,更能向旅客保證其能滿足安全旅遊的衛生需求。
【5】 環保署綠色標章
環保署環保標章包含「旅行業」,旅行業者經申請審查通過者,即可標示為環保旅行業;而旅行業欲取得「旅行業」環保標章,應針對企業環境管理、低碳旅遊行程、辦公場所之節能措施與廢棄物管理等項目符合規範。
【TTN旅報1236-1239期, 2022/3/14 出刊, 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