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交流不能斷 要持續提供台灣旅遊新資訊給大陸
長期以來,陸客市場被冠上一條龍、低價團、重量不重質的印象;520後,陸客限縮,業者措手不及。東南入境部副總經理許永裕表示,當務之急,就是努力避免將兩岸觀光交流與政治因素畫上等號,讓這塊市場的缺口不要再擴大了。
據統計,目前全球每10位旅客有1位來自大陸,中國每年出國旅遊人口占全球出境市場的1/10,是各國必爭之地,尤其亞洲鄰近國家更是對大陸市場垂涎不已…。
中高端團著手
純玩團以質取勝 不殺價
往年,台灣因為生活多元化、有相同語言,以及血濃於水的親情優勢,是不用多加宣傳就能夠獲得陸客青睞的市場,台灣實在不應該因為政治因素導致旅遊市場走向死胡同。
許永裕指出,大陸來台市場佔東南旅行社整體入境部的近20%。不過東南早在2013年就開始轉型(當時每個月最高紀錄是陸客團可達300團),在董事會針對市場定位下,決定從中高端團著手,此外,也全面性發展「主題旅遊、獎勵旅遊以及發展商務交流」來台為主力。
另一方面,一般旅遊團體則是定位在純玩團、不安排多餘的購物行程,維持不殺價競爭,以觀光為主、購物為輔。
這幾年來,東南接待了不少台商企業或是大陸直銷、金融、科技產業的獎勵旅遊團;包括賓利、寶健、無極限、西門子、南僑、微軟、GOOGLE等;今年大型企業團在5月前正常來台,但受兩岸政策影響,5月後就沒有大型會議獎勵團了。而傳統純玩團與中高端旅遊團,則維持在每個月50團。
民間維持交流 等待政策明朗
許永裕呼籲交流不能斷,他認為此時民間的關係維持更需要持續保有。
許永裕表示,這種千人以上的大型企業會議獎勵團,都必須在一年前就規劃擬定;雖然目前因為外在因素而轉到別處,但不代表明年、後年就不會來;持續維持良好關係,只要兩岸政策明朗化,就可以立刻延續接待。
例如,持續提供台灣旅遊情報資訊、持續開發台灣不同主題與印象旅遊、持續推薦台灣流行時尚與體驗旅遊(Team building)。針對不同季節,提供什麼才是目前最新奇的旅遊項目;又或者像是台北101,除了安排旅客上頂觀景外,也申請包裝在頂樓搭帳篷露營;此外還有九族文化村規劃部落體驗營、台灣大學規劃心靈講座;以及產業文化包裝DIY的茶道、日月潭茶文化、鳳梨酥工廠、彰化襪子工廠等。
許永裕強調,MICE是非常注重細項的專業,東南運用50多年規劃旅遊的經驗,深入台灣各縣市鄉鎮中萃取產業特殊性去包裝展品,讓旅客有“新”體驗以及“心”感動。
發展入境生意 觀光局、外貿協會有補助
對於政府的多元入境政策,許永裕給予肯定,他認為入境市場本來就應該平衡發展。他也特別感謝交通部觀光局推動國外獎勵旅遊來台獎助,依據來台總人數每位旅客補助400〜800元;另外MEET TAIWAN外貿協會台灣會展領航計畫,也提供來台踩線考察機票及住宿酒店費用補助。
2013年,東南在入境市場從人力配置上就在轉型;大陸由原來12位專職人員,挪5位去做商務交流以及MICE的發展;東南亞市場由2人增為5人、韓國市場由4人增加為7人。
▼ 日本市場 著眼青少年畢業旅行團
每年第4季的9〜12月,會發現很多日本高中生來台灣畢業旅行;主因就在於台灣消費相對便宜,以及環境友善與美食文化,年輕小團體來台旅遊是新風潮。建議著眼操作日本學生來台以及修學旅遊,吸引日本青少年來台灣畢業旅行。
▼ 韓國市場 深耕冬季高爾夫球團
韓國市場比較缺乏商品規劃,因為多是首次來台的旅客,所以集中4天3夜的台北加上花蓮為主力商品。
建議未來應該積極推動5天、6天產品;尤其深耕每年冬天的高爾夫球團(韓國有百萬打球人口,值得發展),可以利用高雄以及台南包機,讓韓國旅客來台避寒兼打高爾夫球。
▼ 歐美市場 重質不重量
歐洲市場著重雙國遊,要規劃與鄰近國家地區包裝台+日、台+大陸、台+港澳、台+東南亞等。而美加地區則是華人先行,以銷售FIT的機+酒,來台後參加BUS TOUR。
▼ 南向政策 要有足夠專業人才是決勝點
對於南向政策,許永裕分析:1.東南亞鄰近國家加起來有6.2億人口,是很有機會的市場;2.東南亞國家GDP成長成熟穩定;3.政府簡化來台簽證,加上航空票價合理;4.台灣友善的接待環境受東南亞民眾歡迎;5.台灣的商品多元,由僑團深度遊演變為分區(西部 東部)的旅遊路線。
東南在2014年就切入星馬市場,但這塊市場目前競爭激烈;2015年切入印尼、越南市場,著重在中高端以及主題旅遊為主;目前泰國市場則是朝雙國遊(台灣+日本)的分段包裝。
雖然不少業者跟著政府南向政策腳步,但是至少有3成企業普遍發現人才不足,而至少有5成以上企業缺乏專業語言的導遊,這些都是政府應該要重視的問題。(TTN旅報9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