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星宇】帶你掌握2023年航空公司 最新復甦動態!

長榮航空客運營業本部 副總經理王振興

本期特別報導,採訪包括台灣國籍、國際籍及兩岸等主力航空公司,除分析大環境變數 亦提出各自航空公司現有航網恢復狀況,以及未來與業者合作的模式,讓業者可以從中找出屬於自己的獲利方程式。

長榮航空
日本持續增班 強化歐美航班密度

台灣在解封後雖未立即看到爆量需求,但從團體市場、商務旅遊、個人旅遊及獎勵旅遊等不同客層來看,均可見穩定成長的趨勢,2023年整體旅遊市場值得期待。

東北亞大增班 季節包機因應旺季需求
受到機場人力不足問題影響,拖慢航旅市場恢復速度,長榮航空在有限的空間下積極爭取恢復運能的可能性。東北亞除了1∕18起復航仙台及沖繩航班,第2季起一線城市將大幅增班,二線城市受限於日本機場人力,將視各機場狀況,以季節性包機做規劃,如賞櫻期間松山、福岡、青森包機33架次;立山開山期間,除小松定期航班,另規劃名古屋包機,以因應季節性的需求。「桃園-首爾」目前每週14班、「松山-金浦」每週4班,5∕2起加入「高雄-首爾」每週4班。

|| 加深菲律賓布局 3∕30起新開克拉克 ||

在東南亞部分,各航線未來團體旅遊在獎勵旅遊及活動、國際會議、展覽等區塊都是潛力商機所在。隨著國人對菲律賓有著觀光、商務、外勞市場等強烈需求,長榮航空深化布局菲律賓,並於3∕30新增克拉克航點,每日飛航。

東南亞與港澳目前先承接獎勵旅遊及招待團,並依疫後旅遊型態改變,客製化小包團旅遊商品與服務,未來也將持續經營機+酒話題式行銷的自由行產品,讓旅客有更多元的選擇。配合兩岸政策,港∕澳∕大陸線機動調整運力。

在長線市場方面,北美地區洛杉磯、舊金山航線分別自3∕27、5∕15起增班,屆時2航點皆達到每天3班的航網密度。歐洲自加入米蘭、慕尼黑兩條直航航線後,歐洲達6個航點,是台灣布局歐洲航點最多、航班最密集的航空公司,再加上維也納BR65∕66、巴黎也是兩條直航航線,將與業者一同以PAK形式強化歐洲商品,提供旅客多元的選擇。

今年長榮航空也將積極參與旅展活動,包含上半年的台灣觀光博覽會(TTE)、台中國際旅展、高雄旅行公會旅展,以及下半年的台北國際旅展(ITF),藉由實體活動向民眾展示長榮航空推廣主軸。(文=魏苑玲、攝影=王世澤)


星宇航空 商務長梁文龍
星宇航空
插旗北美 4月開航洛杉磯 第4季舊金山

2019年前,桃園機場每月平均出境+入境人數達3~4百萬人次,疫後在2023年農曆年1月,大約也有2百萬人次,空間還很大。

|| 東北亞市場旺、東南亞待補強 ||

市場利多在於公務差旅逐漸恢復正常,旅遊人口「關了」3年後將在下一波爆發。反映在現況上,旅客首選還是東北亞,日本市場一枝獨秀(5∕8還會再大幅降級解封);東南亞相對平穩,峴港表現不俗(受MICE獎勵旅遊團青睞),在疫情前就已經是明日之星;泰國與新加坡也在進步中,其中檳城雖載客率不高,但有航網效應及高科技廠貨運需求。另一利多還有港澳大陸相繼解封,大陸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消費體,大陸的解封與後續消費力道,相信將很快帶動全球復甦,市場瀰漫的都是正向訊號。

不過要觀察的是,因疫情間出現的差旅視訊新形態如果延續,將會影響未來商務旅遊;此外,解封來得太快了,地勤、機場等CIQS服務資源還未到位,日本把許多地勤資源優先保障東京、大阪、福岡等主要機場,二、三線城市會陸續恢復中。經濟問題也是隱憂,歐美等國擔心2023年全球經濟會因通膨加上升息帶來經濟衰退,必須觀察高科技訂單消化速度是否正常。

星宇現有15航點,包括日本東京、大阪、福岡、新千歲、沖繩;東南亞曼谷、馬尼拉、新加坡、吉隆坡、檳城、宿霧、胡志明、河內、峴港、澳門。區域航線首要加密航班,如有需求,像是東京、大阪都能從Daily 2增至Daily 3。

重頭戲的美國,計畫4月開航洛杉磯,待航班調配、銷售渠道完備以及CIQS到位就會正式啟動,現規劃每週5班;一旦新機加入後,下半年會增加洛杉磯航班密度至Daily 2,或開航舊金山。

機隊上,2023年將再引進2架A350,總計13架A321neo客機、4架A330neo以及4架A350。星宇機型新穎、配備好,不過本身為後進者,票價上會貼近市場需求,略減一些。

旅遊業因疫情人才流失,目前雖陸續補強,但還要磨合期,星宇不斷進行系統優化,讓與旅行業者的合作更便利;盼業者能充分利用機位,市場很實際,通路好、有客源,不論經營同業或直客就會有成績。(文、攝影=唐偉展)


【TTN旅報1282-1286期, 2023/2/13 出刊, P15】


【華航.虎航】帶你掌握2023年航空公司 最新復甦動態!

【日航.ANA.星悅.新航.大韓】帶你掌握2023年航空公司 最新復甦動態!

【南航.廈航.東航】逆境之中求生存 陸航疾呼:儘快解除大陸旅遊禁團令、開放更多直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