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縱谷主義新品牌 打造生態與觀光的大地慶典
花東縱谷擁有生生不息的自然生態,縱谷地形為當地帶來了特殊的文化及產業,尤其是花東縱谷產的稻米更是名聲享譽全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為了行銷當地的農產及美景,於民國106發起「萬物糧倉.大地慶典」計畫,並在6/1~10/13策劃《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以花東縱谷作為地域範疇,實踐翻轉在地經濟,打造立基於生態美學之上的縱谷新品牌。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局長李鎮洋表示,日本有「里山倡議」,而在台灣花東地區,也有專屬的「縱谷主義」,以兼顧生態、生活、生產,使居住在花東甚至是外地的旅人,都能以新眼光看見縱谷之美。「萬物糧倉」為計畫總綱,站在環境優先的基礎,以打造農村的永續與自然共生,共創未來契機,「萬物糧倉」不僅僅是餵養人,也同時供養昆蟲、鳥獸、花草、樹木等天地萬物,一同共享的「糧倉」。「大地慶典」以翻轉在地經濟的初心,試圖重申地方慶典與農村日常的互補,讓生態博物館概念,透過地方節慶的策劃與串連,引導旅客在縱谷間觀光體驗。
用藝術展現縱谷人文美景
「萬物糧倉.大地慶典」計畫,於民國106年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發起,以花東縱谷作為地域範疇,實踐翻轉在地經濟,打造立基於生態美學之上的縱谷新品牌。《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以地景多元豐富的縱谷197縣道作為策展舞台,邀集來自芬蘭、德國、土耳其、日本與台灣等共10位知名的環境藝術家駐村創作,共計12件大型戶外裝置藝術作品將沿著197縣道北至南於池上萬安村、振興村及關山電光里等處設置,並且融入泰戈爾優美的「漂鳥集」,讓民眾觀賞一件作品也朗讀一首詩,打造12個感動入心的拍照打卡點,把197縣道自然景觀、藝術創作及經典詩集融成縱谷最美的地景。
另外今年也擴大至花蓮193縣道辦理活動,其中玉里段麻汝段外環道又有「玉里天堂路」美譽,蜿蜒小徑、縱谷山脈、金黃稻浪及稻穗收割後的水田如鏡景緻,相當吸睛。於七月首度封路舉辦「193農青禾音樂埕-夏,田」嘉年華活動,邀請花蓮玉里、富里、瑞穗三鄉鎮特色店家擺攤,並舉辦大地畫室、水田尋寶、農村法拉利搭乘體驗等活動。配合藝術季的活動,今年與旅行社、航空公司、台鐵及飯店等業者,規劃推薦近16條行程,分有半日、一日、二日及三日遊多樣選擇。
友善生態觀光地方零負擔
「萬物糧倉.大地慶典」的發展精神,是在自然平衡中找出合適花東縱谷的發展型態,將縱谷視為一個生態博物館,結合地域、遺產、集體記憶、居民,地方產業,從友善生態場域的環境延伸到對於生活方式的認同,逐步改變思維,讓地方產業能有自然需求以及環境保護的概念,再調整合一的觀光與旅遊策略,使得產業與遊客不再是環境的負擔。
後續在10/25至27將在台東舉辦池上稻穗藝術節,還有11/2至3在花蓮富里舉辦穀稻秋聲等活動,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 文=陳建明、李沄臻、曾則銘 圖片提供=水保局)
【TTN旅報1108期, 2019/9/16出刊, P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