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璇服務團隊 。。。 | ||
---|---|---|
👉 | 美雲~楊景棠 | 👈 |
原訂應在5月舉辦的台北市旅行公會理監事改選,在全台進入新冠疫情3級警戒,加上疫情尚不明朗,整個改選程序預計將推遲到第4季。
正值旅行業存亡危機之際,三組候選團隊依舊秉持參選初心持續關心業界動態。為此,本期旅報從三組團隊中各邀請2位中生代或新生代成員,暢談他所觀察的旅行業現況以及未來可轉型方向,並提出對於參選台北市旅行公會的理念及期待。
旅遊是人類剛需 公會帶領迎接挑戰 |
---|
對人類來說,瘟疫不應該如此陌生。最早的西方文學不就是以瘟疫開頭?荷馬<伊利亞德>的開頭就是在描述希臘軍隊遭到瘟疫肆虐。
在疫情時代中,禁出團及入境旅遊令迄今尚未解除,如今連國旅都不能做,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對旅遊業還是充滿信心?為什麼還要參選台北市旅行公會?
人類終究是向外探索自我實踐的社會性動物,疫情怎麼發展都遏止不了想與他人互動的渴望。旅遊是體驗經濟,那麼就會一直是人類的「剛需」,疫情總有一天會過去,生活將會繼續。
所以接下來要問的問題是,現在國內的旅遊相關產業,不論是數位化程度,相關人才庫、服務素質、出團流程等,有為了解封後的爆發去做全面向的調理嗎﹖可以預知的疫後旅遊趨勢是甚麼﹖
在防疫常態化的前提下,航程中可能仍必須保持距離,可以搭載的乘客數將會減少,航空公司避免虧損只能提高票價。優質衛生的住宿價格也會提高。再加上出入境可能必須要加上核酸檢測費用,說走就走的旅行將不再復見,出國一次不易,必定會拉長停留天數,深度化個性化在地化的商品將會熱銷。解封之際,可以鎖定高收入的消費者為目標客群。
即便施打了疫苗,也並非百分百免疫,可預期戶外、個性化的商品會比以前更受歡迎,像是登山、滑雪、露營、自駕行、小車包車等類型的遊程,將更吸引消費者的青睞。
為了降低接觸,旅遊過程中服務人員與客人接觸將最大化轉變為零接觸化,包括預訂、溝通、點餐等,為了減少各種非必要接觸,業者的數位能力將成為關鍵,這次疫情大流行證明,數位應用發展速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影響不只廣泛也很迅速。
像是在高空飛行的無網絡環境,利用分佈式數據庫同步技術和機組人員進行實時溝通。也有通過分析和對比多項指標,包括疫情防控,旅行禁令,簽證要求,碳足跡,出行成本等,利用ai推薦合適的會展目的地。也有符合歐盟GDPR隱私保護條例的框架下進行健康碼認證,做出疫苗護照,旅遊產業暫停了嗎﹖其實在看不到的暗流中競爭更加洶湧。
看見國際的趨勢,也看見我們自己的不足。台灣絕對有本錢是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台北市旅行公會雖然是地方型的,但會員數有1,400家,團結起來將會是不得了的力量。
【TTN旅報1195-1203期, 2021/7/12 出刊, 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