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旅行社不減反增,許多專業經理人在原公司退休或重組後,選擇開創自己的旅行業新人生。本期專訪新成立的旅友友董事長謝宏明、元本董事長游國珍、永勁總經理盧偉華、晴日總經理黃清涼,以及重新擦亮永信招牌的董事長黃士元與加入名生的總經理廖培沅,由6位專業經理人分享疫後市場觀察。
旅友友 以精緻+特殊旅遊方式突圍 謝宏明:心不大 志在填補市場空隙 |
PROFILE | 旅友友 | |
■ 董事長 | 謝宏明 |
■ 員 工 | 10 位 |
■ 資本額 | 2,500 萬元 |
疫情間自五福旅遊退休後,除了運動,就是在政大教授管理學(大學講師),也在校外開課講授台灣史、兩岸史與大航海時代史。
旅遊業其實有個特性,那就是越老越值錢,因為人脈累積越廣越深;7月,在5組股東(包括大企業專業經理人、政大同學、創投等…)的力拱下,決定重返旅遊業。
初期思考旅行業還有什麼可以切入?日本資源整合快、歐洲量化組裝快…,最終討論出精緻+特殊的旅遊方式,以及台灣人較少去的地方,主要區域包括中東、中南美洲,而國人最常去的日本,資訊非常透明,所以選擇日本鄉下地區等小眾市場,具體包括「屋久島、對馬島以及壹岐島」。
旅友友不做量化市場,而是以小眾及特殊代理為主,「做我們做得來以及喜歡的事」。目標客源鎖定50歲以上(有時間以及經濟能力可以去玩),提供一般旅行社無法提供的需求,做一般人無法做的事。旅友友不強調「高端」,畢竟高端只是個理想,重點在旅行社能提供什麼產品讓旅客願意掏錢購買你的服務?所以會以「客製化」取代高端,客製化就是豐儉由人,無論是極奢華或是極簡約的行程都可以規劃時,市場自然就是你的。
人脈廣 可做企業包團與參訪考察
回歸思考自身強項,包括在學進修期間以及旅行時認識許多企業主,加上股東群都是有效股東(除了投入資金,也能帶進資源與客戶),以此開頭相對順利。具體像是企業包團的獎勵旅遊、員工旅遊,以及企業參訪考察行程都是操作項目;目前自己站在第一線擔任業務開發人員,有信心半年內經營出成績,隨著1~2年與客戶連結穩固後就會請同仁跟進接手。做生意第1次可能是賣人情,能不能有第2次就是看自己的實力與本事了。
疫後觀察,國籍航空因為星宇的加入,機位供給量其實更加充裕,台灣市場是否有足夠客量滿足4家航空公司,還要時間證明。
此外,全球通膨,各行各樣都調漲售價,消費者願不願意選擇以前那樣的旅遊模式或是次數?從經濟面來看是不利旅遊業的,要解決就必須先從航空公司降價做起;當然,開發高端市場(真正有錢且願意花錢買服務的旅客),以服務的流程與產品設計,才能展現出旅行社的特色與價值。
未來,旅行社還必須做有效的網站互動及現代行銷與消費者進行品牌溝通及定位;旅友友規劃一系列KOL陪同旅行,預計2023年4月份會出第一團,協助KOL安排一起旅行的機會經營粉絲,也藉由長尾效應營造出新的旅遊族群。
公司目前編制10人,分布長線、日本線以及國旅,具備組裝產品的基本能力,我們的成立是要填補市場上填不滿的空隙,心不大,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目前業務訂單已經接到2023年10月前,未來朝平穩發展邁進。(文=唐偉展 攝影=王世澤)
【TTN旅報1274-1277期, 2022/12/12 出刊,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