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楊鎮浯 | |
➤ 生日:1972年6月26日 ➤ 學歷:金門高中、文化大學經濟系畢業,最高學歷為英國西敏大學企管碩士。 ➤ 經歷:金門縣政府機要秘書、金門縣政府交通旅遊局專員、金門縣政府交通旅遊局局長、 金門縣政府觀光處處長;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副主任,立法委員(2016~2018年)。 ➤ 現任:金門縣縣長 |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觀光旅遊產業倒成一片,受到政府推出安心旅遊計畫的鼓舞,國內旅遊出現「報復性」的復甦,其中零確診的金門縣自然成為熱門旅遊目的地之一。在疫情的無情試煉之下,金門縣政府重新檢視觀光的定位與未來走向,期待可以厚植產業實力,刷新金門品牌形象,讓金門在疫後持續發光發熱。
10年前兩岸旅遊尚未活絡之際,時任職金門觀光處長的楊鎮浯,意識到要推廣觀光必須要同時積極開發台灣本島、東南亞市場,在推出多項行銷政策,帶動市場顯著成長。然而隨著兩岸旅遊熱潮掀起,大量陸客湧進金門,業者一窩蜂做陸客,不需花太大心思客人已應接不暇,但在這過程中,競爭力與鬥志逐漸被消磨,讓金門觀光發展陷入困境。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小三通關閉,來自大陸的團客、自由行市場完全停擺,讓大家重新檢視金門觀光,思考如何努力找回失去的衝勁,找回拚市場的鬥志。
金門縣長楊鎮浯指出,「重新檢視行銷、客源、基礎承載、人才,不過度仰賴單一客源市場,讓市場更健康」,是金門縣政府未來努力的重點。楊鎮浯認為,商業本質沒有永遠不變,疫情讓大家靜下心思考很多事,除了業者需要調整,政府扮演領頭羊角色,帶著業者轉型、厚植實力,這段期間是市場盤整的好機會。
分散客源市場 力求市場均衡發展
楊鎮浯指出,拚搏市場首先須具體的計畫,一個「健康的市場,平衡的客源」相當重要,過度依賴特定客源市場相當危險,「分散客源」是金門縣政府要帶領地方業者努力的首要目標。
在台灣本島客源部分,早期從台灣前往金門觀光多以團客為主,但團客感受性低,且都是和旅行社結合的產業結構,客人沒有辦法像自由行一樣對地方有全面性的影響,再加上團客時間趕,且較商業化,如進店購物,一團來一團走,沒有辦法深度領略金門內涵,相較之下,自由行客人口碑行銷的外溢效果強,可帶動高經濟效益。台灣不能只有團客,而是要著眼如何讓更多的年輕族群到金門。
在東南亞部分,過去曾經光是一個復活節的行銷活動,就吸引3,000多名香港遊客前往金門,當時被視為壯舉,然而在開放陸客後,大家逐漸忽略對其他市場的宣傳,未來會繼續朝力求市場均衡努力。

檢視基礎承載 海陸空全面提升
疫情緩和後,政府推出安心旅遊計畫,消費市場出現報復性旅遊,每個地方都面臨承載問題。台灣本島是相對成熟的市場,對於接待設備的要求截然不同,需要更成熟的配套服務。趁此時金門縣政府重新檢視,提升整體承載以符合市場所需。
為提升承載,金門縣將從海陸方面強化起,包括推動郵輪跳島旅遊,提供新型態旅遊交通工具;精進公共運輸服務,有效疏運節假日往返人潮;改善與增設路外停車空間,提升停車服務品質;輔導旅館、民宿業者,提升住宿量體;友善各項旅遊環境,如單車、電動車等;增加多元運輸載具投入,從海陸空三面向提升運能。
全方位培養人才 讓產業更有活力
楊鎮浯表示,過去人才培養偏重在團體,未來需要培訓多元人才,而非侷限在導遊、領隊、司機。有鑑於此,金門縣政府推出多項獎勵人才回流的計畫,培育觀光人才,活化景點,鼓勵青年創業,並適時扶植地方年輕人創業,增加傳媒曝光能量。引介台灣傳媒深入報導地方青創能量;藉由提供工讀機會,使學生能及早了解政府作為;建立親子互動場域,讓年輕人有發揮空間;建立智慧友善平台,讓青創業者願意回鄉。使金門產業結構更年輕、有活力。

賦予品牌新生命 吸引年輕客群
品牌老化是金門觀光發展上面臨的課題,楊鎮浯認為,金門因為過去太過度依賴沉重的資產,與史蹟連接的都是年長一代,久而久之形成封閉的循環。賦予品牌新生命是現階段努力的重點。
楊鎮浯分享一次校園演講的經驗,當時問台下200多個大學生對金門的印象為何,大家均回答「戰地」,但卻不會因為戰地而想要進一步訪問金門。楊鎮浯認為,當兵早年對大多數的男性而言具有情感與記憶的連結,但現代的年輕人並沒有這樣的人生經驗。
歷史底蘊、史蹟等資產對中新生代族群而言太沉重,必須要意識到,現在的旅遊不是回憶,不是探詢歷史,而是衝動型、感受型的旅遊。楊鎮浯強調,並非否定資產的重要性,而是創造年輕人願意去碰觸的點,在既有行銷上導入年輕元素。如邀請網紅黃明志,以年輕人的語彙與新媒體碰觸新世代,讓金門持續受到關注。
此外,旅遊產品的「可及性」、「可近性」要夠強,包裝的產品要讓年輕人可以負擔、方便、有衝動。景區的設計則增加互動,不是只有看戰地史蹟,例如柳營營區體驗高空探索,后麟步槍模擬射擊館,可著軍裝、拆解槍枝、模擬射擊等。
疫後兼顧團散 不分年齡、不受限季節
在疫情過後,旅遊市場勢必進入新常態,未來也將鼓勵業者分眾推出產品。若疫後兩岸關係恢復,大陸市場將不再以量為目標,要以質為考量過濾客人;台灣市場則回到情感跟記憶連結的循環,製造更多主題,如「老兵召集令」,鼓勵老兵回到金門。
台灣市場散客則挹注全新品牌形象,大力在推廣校園推廣,讓年輕人接觸到金門旅遊魅力;並以「類團購」方式,和大型公司行號配合員工旅遊。此外,運用金門在台灣數十萬旅外鄉親作為「推銷員」,透過政策引導,吸引鄉親揪朋友來金門,如過去舉辦4/12(農曆)「迎城隍」活動,吸引大批鄉親呼朋引伴返鄉「湊熱鬧」。
另一方面,金門將打造友善的親子遊環境,規劃親子族群的遊程與產品,讓爸媽帶孩子甚至爺爺奶奶來金門,小朋友可從事手做、鄉村體驗、下海等活動,爺爺奶奶可參觀閩南建築風光,全方位感受金門活力與朝氣,不同年齡層,一年四季都可以找到想要的旅遊方式。
(採訪、撰文=魏苑玲 攝影=王修文 圖片提供=金門縣政府)
———- 金門縣政府觀光處廣告 ———-
【TTN旅報1165-68期, 2020/11/9 出刊, 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