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品保協會台北8梯、台中/高雄培訓陸續開課

【上圖】品保協會理事長許禓哲鼓勵業者以樂觀心態繼續前行。【下圖】各家業者聚精會神地參與培訓課程,圖為第一期第一梯開訓情景。

許裼哲:業者首要顧好身體 培訓充電再出發

呼應交通部觀光局政策,因應新冠疫情對旅遊產業營運造成影響,中華民國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以下簡稱品保協會)主辦「旅行業產業轉型培訓專業職能提升」課程,從3/26~6/4,於台北開設四期各2梯次共8梯次課程,4月下旬起於台中、高雄亦分別開班培訓,目的:協助業者透過培訓提升專業,促進旅遊業優化轉型。

堅強抗疫健康優先
參與培訓為轉型儲備

品保協會主辦的「旅行業產業轉型培訓專業職能提升」課程第一期第1梯次於3/26開課,品保協會理事長許禓哲也特別於開訓時為業者們加油打氣,他提到這次台北培訓名額開設四期共8梯次的課程,除了第一期2個梯次各100位名額之外,其他梯次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大型集會活動的呼籲,改為各80名。許禓哲也提到,其實政府若提供資金援助,對各家旅行社來說會是最直接的幫助,目前各家業者雖然沒有生意,但與其哀聲歎氣不如動起來,堅強撐過此次疫情,首要優先就是將身體健康顧好,等到疫情結束、旅遊市場回溫,就會像17年前SARS結束時出團爆滿。同時他也提到現在早已揮別土法煉鋼的時代,期勉業者多參加培訓課程吸收知識,這次品保協會邀請的講師群相當優異,具有各方面豐富經驗,一定能幫助業者精進專業職能。

分析市場、數位行銷 釐清旅遊業法規

培訓課程每一梯次都包含32小時的室內課程與16小時的戶外交流,除可免費參與,還可補助每位參訓人員每小時158元的轉型培訓費。

第一期第1梯次的第1堂室內課程,就從目前旅遊產業最需要的數位化開始,由有留美經驗的飛亞旅行社執行長吳昭輝主講「數位觀光產業趨勢及應用」,除簡單說明在目的地旅遊上從傳統旅行社到線上旅行社,再到一站式旅行社等演進,亦提到碎片化圖文以及短視頻是現在的網路行銷趨勢,並認為疫情過後,小團體客製遊和自助遊有望迎來新一波成長。

其他室內課程還包括曾任媒體行銷企劃、「廣告裁判」粉絲專頁社群編輯的陳怡雯,主講「數位圖片、影片優化的行銷技巧」,提到如何學會說故事,與針對目標對象利用社交動機抓住粉絲的心。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主講的「旅遊產品設計與數位行銷」,則告訴參訓學員如何找出欲爭取的顧客以及歸納出最重要的競爭對手。

第一期第2梯學員結訓獲頒結業證書

交通部觀光局業務組科長李宗盈主講「旅行業管理規則相關法規」,包含簽訂旅遊契約注意事項與業務轉讓合作案例等。品保協會旅遊糾紛協調處委員會主委吳雁輝則主講「旅遊糾紛案例分析及預防之道」,協助旅遊同業釐清如依新冠疫情等級的解約退費原則,以及旅遊安全與緊急事件處理。

此外,兩梯次分別由北海岸及觀音山風管處副處長金玉珍及東北角暨宜蘭海岸風管處秘書金保樑主講「觀光資源介紹」,中華山岳協會講師主講「台灣山林景觀資源」,推介台灣百岳、國家公園山岳、古道路線、攀岩冒險與登山前的體能訓練等,讓學員在安排國旅產品上更有變化。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國內旅遊委員會召集人陳松桂主講「國民旅遊行程規劃」,從時間、氣候、交通考量上,以及遊程行銷策略和風險管理等給予學員建議。品保協會東南亞來台觀光接待委員會主委陳靖宜則負責「入境旅遊行程規劃」課程,特別向學員分析新南向國家市場,包含當地旅行業者發展來台旅遊的困境突破點與旅客偏好。


(提供=品保協會)

【左】鳳凰旅遊長程部總經理陳慧真。【右】那米哥國際旅行社歐美紐澳暨行銷企劃部資深經理林秋媖。

 《 學員成果分享 》 

在經歷了完整豐富的室內外培訓課程後,第一期「旅行業產業轉型培訓專業職能提升」課程,第一梯在4/8、第二梯在4/16都告圓滿結束,參與學員都有相當多收穫,紛紛分享心得,結訓時品保協會也頒贈各位學員結業證書。

第一期第1梯次學員・
鳳凰旅遊長程部總經理陳慧真

認識國旅資源 補足未知領域

我的業務原本是以出境旅遊的歐洲線為主,對入境旅遊與國旅較為陌生,這次上課能聆聽多位專家分享非常難得,像國旅議題與山岳資源課程對我來說就很新奇,而法規相關課程對旅遊從業人員十分實用,還能學到如何應對旅遊安全與緊急事件,這些都能為將來的路線調整儲備戰力。

第一期第2梯次學員・
那米哥國際旅行社歐美紐澳暨行銷企劃部資深經理林秋媖
數位行銷課程 有助貼近旅客需求

在旅遊業幾乎面臨停擺的狀況下,這次能夠透過品保協會安排的講師課程研習進修,無疑讓自己如同海綿般,又吸收了更多專業知識,也補充滿滿能量,覺得數位化課程尤其實用,除了解雲端世代市場脈動,還能認識新穎的網路宣傳方式,對未來行銷很有幫助,可以更貼近旅客需求。


【上圖】第一期第2梯學員參加「國民旅遊跨區交流」課程,到康莊聚落認識有機農園。【下圖左】 第一期第2梯學員在十二寮休閒農園體驗擂茶DIY。【下圖右】「穆斯林入境實境教學」課程帶第一期第1梯學員到菁桐車站體驗天燈文化。

【。。培訓亮點。。】
戶外跨區國旅交流 接待穆斯林實境教學

戶外課程特別規劃「國民旅遊跨區交流」與「穆斯林入境實境教學」2堂,幫助學員在開發旅遊產品上更具創意與概念。「國民旅遊跨區交流」實地走訪參山國家風景區中位於新竹的獅頭山十二寮(峨眉湖)環湖步道,以及欣賞美麗的細茅埔吊橋與峨嵋大佛的雄偉外觀。並走訪以溫室或網室栽種各色蔬果、花卉的十二寮休閒農園,體驗有趣的客家菜包、擂茶、麻糬DIY等,讓學員從中了解景區特色,進一步知道未來如何規劃產品路線。

亦安排桃園大溪進行地方創生行程,造訪被桃園市政府評比為推展有機農業最佳種植區的康莊聚落,此處有10多家農場(園)通過有機蔬菜及有機稻米認證,除以發展永續農業為目標,致力於保育當地物種生態,甚至復育螢火蟲有成,是可以規劃進國旅產品的新興遊程。

「穆斯林入境實境教學」課程則邀請對穆斯林信仰、飲食、禮節各方面,教導學員接待穆斯林旅客的要點,同時帶大家參訪穆斯林重要禮拜場所的台北清真寺,以及中正紀念堂、野柳地質公園等知名景點設置的穆斯林祈禱室與穆斯林友善廁所,並建議學員如何從文化角度安排行程,例如向穆斯林說明中正紀念堂的儀隊交接與菁桐車站的放天燈體驗等,對之後相關產品遊程調整頗有助益。


【TTN旅報1136/1137期, 2020/3/20 出刊, P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