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掘自我潛能 重新找回自我價值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觀光旅遊產業,除了旅行社、導遊領隊、遊覽車公司等相關產業,同樣極度依賴國內外旅客的飯店、民宿等也是此次疫情的重災戶,中華觀光經理人協會響應交通部觀光局以「訓」代「賑」政策,攜手「國際評量應用發展協會」合辦「旅館從業人員轉型精進培訓計畫」,課程自4/14起開辦至今邁入第6梯,受訓學員以飯店從業人員為主,透過引導、誘發互動式學習,讓飯店從業人員不分部門、層級共同學習,發掘自我潛能,重新找回自我價值,希望飯店從業人員在疫情低潮期間,能夠充實本體素養,等待疫情過後能再造高峰、創造出更美好的未來。
中華觀光經理人協會的目標是以培育餐飲、旅館、旅行社的專家,藉此能為產業帶來更多助力。中華觀光經理人協會理事長張明琛表示,受到新冠肺炎影響,身為飯店經理人,同時也是旅宿從業人員,中華觀光經理人協會不斷思考該如何為從業人員提供協助,協會在第一時間響應交通部政策開辦課程,同時希望透過課程能讓旅宿從業人員獲得啟發,因此特別與多間國際觀光飯店委託辦理教育訓練、職能提升的「國際評量應用發展協會」合作,由創會理事長,也是知名生命教練講師張欣微和理事長林仕乾規劃課程,讓旅宿從業人員有機會接觸包括心理諮商、潛能開發、溝通力等以往少有機會碰觸的領域,並搭配職能發展訓練、團體活動和同業參訪等進一步提升對旅宿產業的經營之道。
培訓課程自4/13起開班,以5天、40小時為一梯次,每一梯次都規劃不同的主題課程內容,由淺入深,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學員,打破傳統授課模式,誘發學員自主學習、提問,讓學員從課程中找到自我、發掘潛能,找到生命新的可能和機會,進一步創造未來。國際評量應用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兼首席導師張欣微表示,透過課程最大的成就就是看見許多原本眼神黯淡無光的學員,在課程結訓之後重獲信心,炯炯發亮的眼神讓我對觀光旅遊產業充滿期待。
張欣微指出,協會在設定課程時將120小時拆成3部分,分別針對基層、中階主管和高階主管有不同的課程內容規劃,以情緒紓壓、客戶服務方式、數位行銷為主體架構,課程內容則包含核心價值、正向心理學、DNA天賦性格學、吸引力法則、人格探索等,希望不同部門、職位的學員都能有所獲得、進一步提升自我,由於每個梯次都有不同的挑戰課題,所以學員不用擔心課程無法銜接或重複學習的情形產生,而有些學員更是將所學運用在家庭生活上,獲得相當好的成效。

第一和第四梯次以「潛意識溝通」為主題,內容提及親和術、同理心法則,並結合精準數位行銷,適合飯店基層人員;第二和第五梯次則是著眼「探索內在、情緒管理問題」,授課對象以中階主管為主,如何進一步了解自我心態、傾聽員工,並有效解決客戶關係,而在經營管理部分則是以「大數據行銷」為主,並結合時下社群軟體LINE,透過LINE設置會員制度,如何利用代金券採購、以大數據分析消費模式;第三和第六梯次圍繞著「團隊共好」與「職場性格學」,鼓勵中高階主管參加,讓中高階主管能以自身作為榜樣,帶領出卓越的團隊。
張欣微表示,每一位旅館從業人員都將面對數位提升、服務轉型等議題,隨著科技不斷更新,智能機器人將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屆時人類的價值在哪裡?因此協會希望在有限的時間,為旅館從業人員注入信念,搭配技術性課程,引領從業人員朝正向發展,進而達到數位、服務轉型和企業轉型的目標。
共同歷程 累積人脈資產
5天的培訓課程中規劃有1天的戶外教學和1天的飯店交流參訪,戶外教學特別以團體活動Team building的方式進行,因為受訓學員來自不一樣的飯店,分屬不同的職位和部門,以往房務、F&B、業務或後勤財務人員在即使身在同一間飯店也少有機會接觸,並刻意將同一間飯店的人員打散,透過5~6人的小組活動,增加彼此的交流機會,而飯店參訪則是讓學員了解不同飯店的經營哲學、特點和優勢所在,特別規劃總統套房、員工餐廳等參觀行程,透過分組遊戲、完成挑戰的模式,不僅激發學員的潛能和積極度,許多學員在結訓後都成為朋友,這也將成為學員日後珍貴的人際資產。
張欣微指出,疫情也許對學員的生計生活造成影響,然而這些學員因為擁有共同歷程、共同故事,未來都可以支持彼此的最佳戰友,協會希望透過課程,協助學員在工作職場、生活中活出全新的自我,並引導大家走過疫情低潮,在這段期間能夠充實本體素養,待疫情結束之後再造高峰、創造未來。
|
【TTN旅報1140-44期, 2020/5/25 出刊, P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