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觀光局藉由成立觀光圈,以深耕多年的國家風景區為基石,連結在地產官學人士共同盤點在地資源,盼望整合出更強大的區域個體一齊行銷推廣在地,在交通部觀光局的統合下,打造出各具區域亮點的國際品牌,吸引觀光客深入各個旅遊目的地,拉長旅遊天數,更深度地探索多面向的台灣。

【下圖】(左2起)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柯建興、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林信任、台灣觀光協會會長葉菊蘭、交通部觀光局局長張錫聰、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周廷彰於高雄觀光圈展攤合照。
初期投入「觀光圈1.0」計畫後,10個觀光圈皆在「景點優化、遊程整合、主題式旅遊、行銷推廣、異業結盟」上獲得相當成效,為了延續好不容易打下的基礎,交通部觀光局再度以「觀光圈2.0」計畫,將尚未成立觀光圈的東部、南部、離島6個國家風景區納入推展計畫,期盼深掘出更加多元的國內旅遊。
2022年ITF台北國際旅展,交通部觀光局邀請了17個觀光圈聯手推薦各自的特色景點,讓民眾以輕鬆愉快的方式認識各個觀光圈,增添更多可供選擇的優質景點。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 。 |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陳美秀 [左]
● 皇冠海岸觀光圈 ●
自新北五股、八里、淡水、三芝、石門、金山、萬里到基隆,綿延海岸線像是戴在台灣上的皇冠,加上野柳女王頭,更契合皇冠海岸,而區內景點商家都是冠上的珍珠寶石,就地閃閃發亮。擁有觀音山、富貴角及淺水灣、白沙灣、中角灣等多處海灣,野柳及和平島特殊的地景資源,結合地形發展自行車、衝浪、SUP等休閒運動,與在地優質商家,展現皇冠海岸多元的特色魅力。
為協助轄區及周邊觀光產業營運穩定並促進轉型,以行銷、形塑及串聯為主軸,盤點整合在地觀光資源,透過產、官、學跨域交流搭起溝通平台,串聯30家食、宿、遊、購、行業者,凝聚觀光發展共識,讓單打獨鬥的異業相互學習,以與在地共享、共好、共榮為目標。透過「皇冠觀光創造所」師法專業激發創意,建立店家獨特風格,導入數位化服務,提升軟硬體服務品質, 包裝主題遊程串聯特色景點商家,上架國內外通路平台,藉由行銷宣傳,讓更多國內外旅客感受「皇冠海岸 觀光之冠」魅力,成為旅客喜愛的旅遊目的地。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 。 |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馬惠達 [右]
● 大東北角觀光圈 ●
大東北角觀光圈橫跨新北市及宜蘭沿岸共19個鄉鎮市區,包括新北市的瑞芳、平溪、雙溪、貢寮、石碇、深坑、坪林等行政區並涵括整個宜蘭縣的頭城、礁溪、員山、壯圍、宜蘭、三星、五結、羅東、冬山、蘇澳、大同、南澳等鄉鎮市,甚至包含宜蘭外海的龜山島。轄內地景多變,四季景色變化鮮明,除了擁有多元的登山步道、豐富的河岸生態、獨特的礁石奇岩、古樸的老街風情…等豐富的自然及人文觀光資源外,亦集結農山漁村之發展,使得每個地區都擁有獨一無二的鄉鎮文化特色,更有許多國際知名景點,如觀光魅力據點「驚艷水金九」、龜山島、十大觀光小城-瑞芳區、聞名中外的礁溪溫泉與世界唯二冷泉-蘇澳鎮、全台鯖魚最大產地-南方澳、獨特稻草工藝及風箏藝術文化-冬山鄉,及歌仔戲故鄉-員山鄉…等,是國內深度旅遊熱門地區。坐擁豐富的觀光資源,無論是人文、生態或者是產業等資源都相當引人入勝。每個鄉鎮市區因著在地的特色資源,形成了獨具自我風格的文化特色,讓東北角一帶的旅遊更加豐富多彩。
大東北角觀光圈強調以“人”為本的作法,藉由圈內觀光產業跨域觀摩見學,共同參與研商、集思廣益,導入創新遊程設計與行銷活動合作,讓在地的旅遊產業能與當地美景相得益彰。
。參山國家風景區 。 |
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曹忠猷 [左]
涵蓋獅頭山、梨山及八卦山3處風景區,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等5縣市及18鄉鎮市區,呈現低、中、高不同海拔的風采,並融合客家、閩南、賽夏及泰雅等多元文化。觀光圈成立之後,區域中各產業不再如同以往單打獨鬥,將由聯盟統整食宿遊購行,實踐觀光主流化,納入整個區域聯盟思考,共同對外行銷宣傳。
● 竹竹苗觀光圈 ●
(獅頭山風景區)
以浪漫台3線實踐觀光主流化,客家人勤儉的美德體現於飲食文化、手作藝品,竹竹苗地區具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豐富獨特的淺山生態系,轄內有2座國際慢城小鎮。
● 中彰區觀光圈 ●
(梨山風景區、八卦山風景區)
中彰地區佔了超過全台6分之1人口,區域內擁有國際海空雙港優勢,多條重要交通軸線匯集於此。轄內有7個經典山城小鎮、八卦山脈豐富的淺山自然生態、梨山風景區壯闊的山林美景與泰雅原鄉文化、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美食之都、人文薈萃的舊城水岸廊道,與文化展演、購物、休閒旅遊服務。「食旅中彰 城鄉同框」融合中彰差異成為觀光品牌核心。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 。 |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副處長廖錫標 [右]
● 日月潭觀光圈 ●
以轄內蘊藏的自然人文特色,開發出山林、生態、旅遊、運動、文創、農業、水域及主題樂園等八大優勢旅遊主題,並建構出「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車埕鐵道觀光小學堂」、「溪頭福華森林渡假園區」、「雙龍七彩吊橋園區」、「中興新村文化景觀」、「集集火車站商圈」、「青竹文化園區」、「九九峰生態藝術園區」、「鹿篙咖啡莊園」、「二水自行車道」、「埔里蝴蝶森林公園」、「松柏嶺森林公園」、「高鐵彰化站建築景觀」、「龍眼林休閒農業區」、「糯米橋休閒農業區」等15大亮點。
在孕育著多項農產及各種民俗食藝伴手禮的日月潭觀光圈,旅人可以肆意選擇,是要到台一水上餐廳大啖結合在地食蔬的花卉套餐,並前往合歡山徜徉於武嶺的漫天星河;還是騎乘協力車前往中興新村,探索眷村故事,品嚐牛肉麵和清涼消暑的冰淇淋三明治;更可沉醉在南投竹林間體驗瑜珈,再跟著導覽員玩點茶。數也數不盡的美食和體驗,皆是日月潭觀光圈予旅人最美好的餽贈。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 |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洪維新 [上]
● 大阿里山觀光圈 ●
阿里山有日出、雲海、晚霞、森林、鐵道等各種觀光資源,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下簡稱阿管處)整合資源形塑「茶、咖啡、鐵道、原民、生態、浪漫」六大主題,發展各類主題旅遊:茶旅達人、鄒旅達人、特色店家營造…等,打造阿里山觀光旅遊品牌。
「大阿里山產業聯盟」由觀光產業、小農、旅宿業者、農會、各社區發展協會、民宿發展協會、茶、咖啡協會成員組成,包含分布在阿里山台18線、西北廊道、鄒族地區近40位青年夥伴,成立「阿里山easy go電商平台」協助業者行銷推廣優質旅遊產品及伴手禮等。
● 235區域觀光圈 ●
「235區域觀光圈」指穿越北緯23.5度的嘉義縣及太保市,尤其嘉義市是歷史人文並重的城鎮,有多座歷史建築及國定古蹟坐落其中,台灣最珍貴的「交趾陶」工藝也發源於此。
● 大草嶺觀光圈 ●
「大草嶺觀光圈」係指雲林古坑草嶺及周邊村落,動植物生態、地質景觀及自然資源豐富,各式步道和古道穿梭其間,以「慢活、漫遊、慢生活」為理念,以生活場域出發,以故事作為人文環境營造元素,帶領旅人深入大草嶺地區品人、品景、品生活。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 。 |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陳煜川 [左]
● 雲嘉南濱海觀光圈 ●
雲嘉南沿海橫跨雲林、嘉義、台南3縣市的濱海地區,擁有極長的海岸線,具有濕地、沙洲、潟湖、河口等特殊海岸地形生態,蘊藏各類淺灘濕地物種與生態。自2017年獲得亞太旅行協會(PATA)「環境保育類-環境教育計畫金獎」,2021年井仔腳瓦盤鹽田入選「全球百大綠色旅遊目的地」,2022年更榮獲「亞太永續行動獎」金獎以及「台灣永續行動獎」銅獎雙獎項,並經公私協力合作,推動好美里永續共存行動,獲得「全球百大目的地永續故事獎」等國際獎項肯定,持續推廣永續觀光發展。
雲嘉南觀光圈整合在地生態環境、製鹽、養殖、漁撈及周邊產業,包含食、宿、遊、購、行等不同領域,秉持「行銷先行,跨域串聯」為推動原則,將海水跟鹹味連結雲嘉南濱海的好物、好味,以「鹹良好物」作為特色伴手禮品牌,同時推動永續觀光,吸引青年返鄉就業,近來輔導業者以鹽滷煮飯,當地當季食材為主菜,設計鹽工便當,並規劃踏浪、摸蛤、賞蟹、推鹽、賞鳥、自行車等小旅行,將遊客導入轄區各魅力景點,推動雲嘉南濱海的鹹味浪潮。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 。 |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徐振能 [右]
● 大西拉雅觀光圈 ●
以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向外延伸,大西拉雅觀光圈將台南市、嘉義縣多個特色區域拉入「仙境.西拉雅Touching SIRAYA」觀光圈品牌,包括經典小鎮後壁「無米樂」、戶外美術館「鹽水」,以及地方特產:南寮椪柑、白河蓮藕、東山咖啡、後壁米、鹽水意麵、官田菱角、中埔苦茶油等。
而在景點遊憩上,西拉雅風景區也提供3種主題路線幫助民眾進行深度遊覽,分別是可將山林、雲海、日出、草原風光一網打盡的「繽紛藝境旅遊線」、以172線及175線為主線泡關子嶺泥漿溫泉、喝東山咖啡、訪部落的「浪漫美湯旅遊線」,以及貫穿西拉雅境內台3線,經曾文水庫風景區、梅嶺賞花、到玉井大啖芒果的「歡樂鄉野旅遊線」,提供遊程式的遊憩方法,讓所有人能更輕鬆地安排行程,享受大西拉雅觀光圈的魅力。
。茂林國家風景區 。 |
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柯建興 [左]
● 高雄觀光圈 ●
結合了茂林國家風景區、高雄市政府觀光局、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文創發展中心、高雄農場(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彰化農場)等公部門,以及38個公協會單位代表、133個公司行號、商號,呈現高雄觀光圈近200個食、宿、遊、購行業別成員,於後疫情時期攜手共創之初步合作方案。
高雄觀光圈於111年9∕7宣告成立,以高雄海河交會為意象,打造出主軸品牌「山─海流動」,要引導遊客自港區都會搭乘便捷的大眾交通,溯源而上,漫遊山城之美。
從興達港情人碼頭、棧貳庫、漯底山自然公園、義大世界、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高雄農場、美濃客家庄再到紫蝶幽谷,高雄觀光圈有著歷史文化、地景地貌、百貨商圈、宗教信仰、親子體驗、客家文化、自然生態等具多元色彩的遊憩景點。藉由觀光圈整合資源、異業結合、交流分享、轉型數位,共同形塑出高雄觀光圈品牌,打造結合觀光圈食、宿、遊、購、行的高雄之旅。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 。 |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許主龍 [右]
● 屏東觀光圈 ●
屏東觀光圈藉著將觀光與元宇宙結合,與NFT界網紅新星「GODPOD」及akaSwap平台合作,成為「全台首個發行NFT的觀光圈」,透過數位轉型,將在地亮點旅遊產品透過區塊鏈結和商業模式,以公開透明的方式行銷到國外。
涵蓋大鵬灣到墾丁,屏東觀光圈擁有天然特殊的潟湖、溼地生態景觀,或可沿著環灣道路騎乘單車感受漁村風光,觀賞紅樹林景致,進行一場溼地之旅;或可乘坐灣域內的遊湖船,聽著船上導覽員的動人故事,盡覽潟湖風光;此外,還能暢玩獨木舟、風帆、浪板體驗獨一無二的海上旅程。
同時,亦可探索屏東觀光圈的海港、漁村、養殖、海底世界探索及在地農漁村特有的宮廟文化,每到5月的黑鮪魚文化觀光季、8月的恆春搶孤及3年1科的迎王船,都是能感受在地熱情的節慶活動。
探訪屏東觀光圈,不妨試試與電商平台取得聯繫,在地人親領遊客探索在地傳統農漁村小旅遊,絕對能感受到更道地的漁村風貌。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 |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郭振陵 [左]
● 花蓮觀光圈 ● 台東縱谷觀光圈 ●
花東縱谷地處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有多樣性的地景地貌與生態環境,亦融合了閩、客、外省及原住民等族群共生的社會結構。
五大主軸:
1. 縱谷時光機:透過過往移民的文化,以及現今旅遊的體驗,感受縱谷宜居,也適合移居的魅力,讓旅客成為未來可能的新移民。
2. 縱谷山野行:「山野行」結合歷史古道周邊部落的傳統食農、文化體驗,讓古道健行的前後都能完整感受部落與古道的人文氛圍與底蘊。
3. 縱谷米樂園:以縱谷的「米」作為開頭,從「樂園」的概念出發,結合一連串食育、食農的店家場域和農事體驗,搭接起食、宿、遊、購、行,推出「米樂園」旅遊。
4. 縱谷原遊會:品味物產×在地飲食×人文地景=縱谷部落特色旅遊滿足味覺的美食風味餐,享受聽覺的原民歌謠,啟動觸覺的工藝手作,舒暢嗅覺的自然芬多精,還有人文自然景觀的視覺震撼。
5. 徐行縱谷:將溫泉區作為休憩的節點,由雙鐵(鐵路及自行車)作為旅遊移動的主要交通工具,連結起溫泉區、車站周邊,以及自行車道、公路,推出以鄉鎮散策的多元遊程,並以溫泉療癒旅途的疲憊。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 |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林維玲 [右]
● 東部海岸觀光圈 ●
透過與在地互動、協力、整合與串聯,東部海岸觀光圈以地理位置、遊憩活動區分,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八大觀光圈。
跳浪洄瀾風:舊稱跳浪的鹽寮村與水璉村,除了可探索潮間帶、到近在咫尺的大海觀賞零光害的星空。
雙濱生活趣:存在花蓮豐濱與台東長濱狹長的山海廊道,保有湛藍的海景、不受紛擾的幽靜。
秀姑巒大河戀:上游可以3D模式觀賞鬼斧神工的奇美大峽谷,下游能體會湍急溪水打在礁石險灘上的驚險萬分。
成功人.事:成功人事讓人成為核心,融合在地歷史、藝術、美食、購物,打造出適合徒步緩行的深度東海岸漁業小鎮走讀之旅。
東河大風吹:同樣以故事出發,東河大風吹帶遊客穿梭在東河舊街、興昌、隆昌、都蘭與泰源等周邊海岸聚落。
富岡港港好:「富岡,港港好」的地理位置,讓它成為啟動綠島、蘭嶼跳島之旅的海上轉運站,這裡是阿美族、大陳義胞、閩南人共同生活的場域。
綠島.天堂島嶼:裙狀珊瑚礁環繞,潔淨的海洋聚集了各式魚蝦貝類在此生活,水下多變的景觀,亦讓此地成為潛水愛好者的天堂。此外,世界三大海底溫泉-綠島朝日溫泉是曾獲米其林旅遊指南推薦的2星景點。
悠遊南迴:台9線的藍色公路上,有一望無際的無敵海景與金黃小米、紅藜田。近年所舉辦的南迴藝術季,更讓不少藝術家停留,與在地部落共創地景藝術。
。馬祖國家風景區 。 |
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方正光 [左]
● 馬祖觀光圈 ●
「馬祖觀光圈產業聯盟」自2022年6月29日正式成立,以「馬祖嶼眾不同為主軸,打造全臺唯一觀光藝術島」,並號召四鄉五島業者結合在地元素、美食景點、旅宿業重新包裝,希望讓觀光客體驗蛻變的馬祖。資源整合、擴大行銷及建立品牌,馬祖觀光圈產業聯盟共同經營品牌「馬祖野吧(馬祖好厲害)」,馬祖觀光圈作為產業交流平台,打造出屬於馬祖的獨特性,朝國際化發展,讓遊客重新認識閩東文化、戰地風情、特色美食等,還有無限可能性的馬祖。
馬祖有四鄉五島,隨處可見海蝕地景並伴有平直沙灘,景色四季分明,位居洋流匯集且介於海島大陸交界的馬祖,有著獨特富裕的生態資源,除了有因島嶼特性演化成原生特有種的動植物,每4到9月更可夜賞可遇不可求的藍眼淚多樣的地質景觀,在淡季也能吸引不同旅遊客群,備具國際潛力。
2022年馬祖觀光圈結合連江縣政府舉辦第一屆「馬祖國際藝術島」,期透過藝術轉化地方故事、文化與歷史,開啟地方間的對話,以觀光藝術島與國際接軌。
。澎湖國家風景區 。 |
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副處長洪志光 [右]
● 澎湖觀光圈 ●
2022年7月中成立的澎湖觀光圈,以數位觀光為基礎,讓遊客可於數位平台上找到公開資訊並預購產品遊程,還能線上體驗景點影音導覽,在家享受澎湖的海景風光!藉品牌「潮澎遊」號召在地業者,澎湖觀光圈首次聯合在地跨域業者,於ITF台北國際旅展中推出品牌遊程,結合黃金海岸旅遊線及四季旅遊經典主題旅遊,要讓澎湖全年皆可玩。
澎湖觀光圈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致,火成岩形塑的離島上,經風雨侵蝕形成的特殊海蝕地形,及其純淨的沙灘、清澈的海水,成為不少海洋生物聚集的場所,著名的七美島,即可浮潛觀賞珊瑚礁,盡覽觀賞魚優游其間,望安島更規劃了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讓瀕臨絕種的綠蠵龜持續生存在這片海域中。而在自然景觀之外,澎湖亦擁有全台最古老的媽祖廟、傳統閩南建築群二崁聚落、也歷經過四大戰役,持有澎湖現存最大規模的古砲台,保有乞龜節慶習俗,每年元宵期間廟宇盛大推出祈福活動,相當值得走訪。
(文=林于喬 攝影=王世澤)
【TTN旅報1269-1273期, 2022/11/14 出刊, P58-封底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