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新聞】中國大陸新增5處國家地質公園 總體數量增至219處

中國大陸在10月份正式命名5處國家地質公園,分別是「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廣西羅城國家地質公園、廣西都安地下河國家地質公園、西藏羊八井國家地質公園和四川青川地震遺蹟國家地質公園」;至此,中國大陸正式命名的國家地質公園增至219處。

「湖北恩施騰龍洞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總面積103.8平方公里,是一個以清江伏流、騰龍洞洞穴系統、恩施大峽谷和石柱式峯林等立體喀斯特地貌景觀為特色的地質公園。

「廣西羅城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境內,總面積60.84平方公里,是以岩溶地質地貌遺蹟和水體景觀遺蹟為主體的地質公園,由劍江、武陽江兩個園區構成。完整展示了喀斯特發育的演化過程,是華南地區塔狀和錐狀喀斯特同時發育的最佳地域之一。

「廣西都安地下河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境內,總面積200平方公里,包括巴丁、南江、地蘇三個景區,是以典型喀斯特地下河、地下河天窗羣為主體的地質公園。公園地質遺蹟類型豐富,共同構成一個以地下河天窗羣為核心,形態雄偉、典型、珍稀的喀斯特景觀和桃花水母等珍貴生物景觀。

「西藏羊八井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當雄縣羊八井鎮境內,總面積68.77平方公里,包括地熱田、王日錯和藏布曲三個景區,是一處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相互輝映的綜合型高原地質公園。公園內地熱溫泉、雪山冰川、高原地質景觀豐富,尤其是羊八井地熱田和念青唐古拉山冰川交相輝映,構成了異彩紛呈的旅遊資源。

「四川青川地震遺蹟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境內,總面積53.58平方公里,包括東河口和蕎魚洞兩個園區。

東河口園區呈堰塞湖、滑坡、地裂縫、山體張裂變形、崩塌等多種地質破壞形態;蕎魚洞園區位於白家鄉境內,地質遺蹟為喀斯特地貌,由4個數千公尺長的溶洞組成,洞穴內堆積類型多樣,千姿百態的鐘乳石惟妙惟肖。

大陸目前擁有世界地質公園39處,位居全球第一;國家地質公園219處;省級地質公園近400處;地質公園年接待遊客超過5億人次。


【TTN旅報1116期, 2019/11/11 出刊, P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