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周末】香格里拉在哪裡(下)

梅里雪山

自《失落的地平線》出版數十年的光陰過去了,人們仍然在尋找香格里拉。雲南迪慶州有香格里拉市,四川稻城縣有香格里拉鎮,還有以「香格里拉」為名的飯店品牌。但很多人心目中的「香格里拉」,卻不再囿於一城一地,而是將洛克走過的路線,統稱為「大香格里拉—洛克環線」。這條環線上有雪山、湖泊、森林、草原等絕美風光,還有藏族、彝族、納西族等迷人的民族風情,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走過梅里

早餐後從稻城出發,向雲南德欽梅里雪山行進,此趟旅行的重點是直奔位在梅里山腳下的「飛來寺」。飛來寺始建於明萬曆42年(1614年),相傳建寺時選址原定在現址兩公里以外,全部用料已經備齊。就在破土動工的頭天晚上,柱梁等主要建築材料不翼而飛。住持和尚派人尋蹤追跡,找到現址時,發現柱梁已按規格豎好,只無大殿的後樑後柱,住持以為這是神意,於是建寺於此,並因柱梁飛來自立,名其為「飛來寺」。

梅里雪山位於滇藏邊界,在藏區稱「卡瓦格博雪山」。「梅里」一詞為德欽藏語的漢譯,意思是「藥山」,因盛產名貴藥材而得名。該山擁有13座海拔6,000公尺以上的山峰,稱為「太子十三峰」,主峰海拔高達6,740公尺,是雲南第一高峰,也是至今人類未能征服的「處女峰」。瀾滄江和怒江分東西兩側從山腳下流過。順河谷而上的暖濕空氣與冷空氣相遇,使這裡的天氣變幻莫測,「日照金山」景色更顯珍貴。(文=範誠)

【上圖】小河兩岸的民居。【中圖】早晨的梅里雪山。【下圖】獨克宗古城。
月光之城

素有「月光城」之譽的獨克宗古城環繞大龜山而造,號稱建在白色石頭上的城堡,民居外牆也以當地黏土塗成白色。月夜朗照,城池妖嬈,其整個佈局猶如八瓣蓮花,富有濃濃禪意。古城裡的藏式土房和木樓排山倒海般撲面而來,城內的金龍、倉房和北門三街內,據說有33個巷子,讓人彷彿闖入迷宮,無論從哪裡出來,都能轉到四方街。

獨克宗古城曾是茶馬古道重鎮,也是馬幫進藏後的第一站。至今,石板路上猶存深深淺淺的馬蹄印。倘若進入上百年的老房,中柱與房梁上刻有疏密不一的大小數字,那是馬幫留下的貨物數量記載。在斑駁的老牆,偶見前輩馬鍋頭(馬幫負責人)在路上所用的酒口袋、糌粑口袋,清一色純皮製作。看那表面磨刀片般的光滑,不由得想到馬幫風雨兼程,將命運寄託給大山,只求神明保佑一路平安,換來一家老小的生活保障。

古城中,各種酒吧客棧林立,書寫著店主自身的夢想與態度,也為遊人提供釋放情懷和尋夢的理想樂園,難怪有人將此地稱為追尋夢想和遠方的香巴拉。

入夜後龜山上燈火通明、仿若仙境。山頂的朝陽樓高3層,公園前有一很大水池,是古井之泉水。獨克宗人格外珍愛這口古井,認為是仙女留下的,將井水比作母親的乳汁。至今,每逢重要節日,用上自來水的家庭還到這裡取水飲用,執著地相信井裡有福緣,將福氣帶回家,便能一年安康祥瑞。

登臨樓閣能盡閱古城,只見新建閣樓與舊樓老屋相映成趣、錯落有致。古城南邊山巒連綿,似天然屏障,削弱不少自西南而來的寒風,所以古城冬季不像其他迪慶高原寒冷。城北流淌著3條生命河,滋養著這裡藏、納西、漢等23個民族的百姓,以及豐富的物產。

緩步而下,順漢廟從左至右轉了一圈,世界上最大的轉經筒便豁然眼前。這座吉祥勝幢,藏語稱「吉參」,有勝利、發展之意。它雄偉壯觀,約有5層樓高,整身純銅鍍金,壁上浮雕著文殊、普賢、觀音和地藏四大菩薩,下刻佛家八寶圖。

面對如此大的經筒,需要十多人同時使力方能轉動。據說,每順轉一周,相當於默念佛號124萬聲,轉滿三周,就可以消災祈福,吉祥如意,眾人同心協力、轉向心中希望,轉向一切安好。(文=段萬義)


【上圖左】瀘沽湖成丁禮。【上圖右】瀘沽湖畔的幸福生活。【下圖】瀘沽湖。
星空下最美的夢

長大以後,我見過最美的星空在瀘沽湖。
我去瀘沽湖的時候,路還沒修好,從麗江過去,需要漫長的一天。如果不是正好去麗江,如果不是因為朋友在那開客棧,我也許這一輩子都不會去那麼遙遠的地方。可是啊,只要去過一次,這一輩子都難以忘記。

提到瀘沽湖,大家的第一印象很可能就是摩梭人的「走婚」。而說到「走婚」,多數遊客都會帶著一種自以為瞭解的迷之微笑,實際上,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走婚」和大多數人想像的不一樣,這是一種以感情為基礎、夜合晨離的婚姻禮俗。摩梭人「走婚」的基礎是愛情,很多人一生只「走」一次婚,據說現在仍有6成年輕人願意「走婚」。當然,大多數遊客到了瀘沽湖,也都會被瀘沽湖的美景所吸引,全然忘記探秘「走婚」的初衷。

初見瀘沽湖的那一霎那,隨即被那一湖有如墜落凡塵的藍色吸引,美得讓人無法躲閃。納西族摩梭語「瀘」為山溝,「沽」為裡,意即山溝裡的湖,這也就難怪當地村們見怪不怪了。瀘沽湖是川滇兩省界湖,湖東為四川省鹽源縣,湖西為雲南省寧蒗縣,湖泊略呈西北—東南走向,南北長9.5公里,東西寬5.2公里,湖岸線長約44公里。

走婚橋位於瀘沽湖東南水域的草海區域,屬四川境內,是瀘沽湖上唯一的橋,橋下由於長年泥沙淤積,導致水位變淺,長有茂密的蘆葦,遠遠望去,像一片草的海洋,故當地人稱其為「草海」。戀人在此橋上牽手走過,就會擁有長久的愛情,單身男女走上此橋,很快就會找到心儀的對象,因此走婚橋又被譽為「天下第一愛情鵲橋」。

位在雲南境內的瀘沽湖,蘆葦較少,更常見的卻是一種被俗稱為「水性楊花」的波葉海菜花。在澈藍幽靜、清可見底的湖水中,「水性楊花」像滿天星鋪滿湖面,非得仔細看,才能看清楚水中的小花,3個白色的花瓣簇擁著一朵鵝黃的花蕊。據說因為此花為沉水植物,可生長在4公尺的深水,莖葉沉于水下,花朵逐水飄浮流動,故而被當地人戲稱為「水性楊花」。實際上,這花只能生長在潔淨的水質中,只要水稍微有些污染,就會死亡,而且此花還可入菜。

坐在湖邊一整天可以看太陽從湖上升起落下,聽輕風從格姆女神山捎來的悄悄話,讓瀘沽湖的水波從腳背手指縫間緩緩劃過;夜幕降臨,遠處的篝火熊熊燃燒,可以唱歌跳舞喝酒,或在湖邊靜靜地躺著,看銀河傾瀉、滿天星斗,川端康成描述的星空,或許指得就是瀘沽湖吧!(文=鄧敏敏)


【鄉村週末】香格里拉在哪裡(上)


【TTN旅報1067期, 2018/12/03出刊, P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