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周末】踏尋綠色廊坊上的美景

勝芳人民善於捕魚

河北省廊坊,地處北京、天津之間,被譽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這裡有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如果想遠離大城市的喧囂,不如踏上尋訪廊坊的旅程,靜享這座小城帶來的恬靜。旅報週刊將分為兩期,為讀者介紹勝芳、蔣福山和南漢村藝興園。

「水鄉」勝芳

很多人都知道電影《小兵張嘎》是在白洋澱拍攝的,但卻少有人知道,由於當時白洋澱水位過高,該片中有68組鏡頭是在與白洋澱風景類似的勝芳東澱拍攝完成。東澱是河北僅次於白洋澱的濕地窪澱,位於東澱中游北岸的勝芳古鎮現在屬廊坊霸州管轄,是值得一遊的「北方水鄉」和文化名鎮。

彷彿回到上世紀的古鎮風光

勝芳古鎮始建於春秋末年,自古以來即是水陸碼頭,商賈雲集,人文薈萃,市井氣息濃郁。清末民初,富甲一方的「勝芳八大家」相繼對外投資,鼎盛時期的勝芳遂有「小天津衛」之稱。

一進勝芳古鎮,首先看到的是古色古香的大牌坊和文昌閣。穿過牌坊,一條古街筆直延伸出去,街道兩邊商鋪林立,吃的、喝的、衣服鞋帽、五金日雜,應有盡有。不過,和很多遊人熙攘的古鎮不同,勝芳街上活動的多是當地人,整個小鎮散發出安靜、閒適的氣息,仿佛停留在上世紀80、90年代。

昔日八大家到近昔日繁華

然而,如果順著街邊小小的門臉兒,挨個兒逛進去,很快就不得不驚歎於古鎮深厚的「家底」。當年的「勝芳八大家」雖然早已沒落甚至消亡,但許多建築卻保留下來,訴說著昔日的繁華。

張家大院始建於清代道光年間,其房主是「勝芳八大家」之一的聚興堂張家。大院分為四進,西側兩院為中式木構架硬山建築,門樓上雕著馬上封侯、花開四季,小姐閨房裡擺著雕龍畫鳳的「拔步床」,充滿傳統中國風;東側兩院則為歐式建築,引入百葉窗、石滴水等西方設計項目,現代氣息濃郁。

中式與西式院落週邊,環繞著高高的磚牆,還有垛口和女兒牆。據說當年《小兵張嘎》的很多鏡頭都是在這座院子裡拍攝的,「嘎子」堵煙囪時爬的那段窄梯,至今還保留著。

善於捕魚的勝芳百姓

與富商巨賈的「洋氣」不同,普通勝芳百姓的生活簡單樸素。勝芳窪澱港汊縱橫,蒲葦叢生,水產豐富,當地百姓以織葦、捕魚為生,千百年來,發明出了幾十種捕魚工具,以及下箔漩、打箔仗、拉大綆等「千奇百怪」的捕魚方式。

在勝芳民俗博物館參觀,不得不感歎當地漁民的智慧。博物館分春夏秋冬四季展示漁民的捕魚方式,並將每種方式所用的漁網、漁叉、魚簍等漁具羅列開來。作為一個「外行」,要看懂那些精巧的機關實在很難,但是僅從視覺而論,每一件漁具都堪稱獨具匠心的工藝品。

勝芳慶典熱鬧非凡

如果說織葦捕魚是勝芳人的生存藝術,那麼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就是勝芳人的生活美學。也許是因為商業繁榮、文物阜盛,富而思樂的勝芳人發展出了花燈會、小車會、高蹺會、音樂花會等幾十種民俗活動,每到辦會時,鎮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花燈會是勝芳古鎮最盛大的活動。每年正月十五,古鎮上張燈結綵,各種動物燈、人物燈、建築燈、花草燈琳琅滿目,正應了勝芳紮燈藝人的那句行話:「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田裡長的,夢裡想的,你要的上來我就紮的上來……」
會吃、會玩、會做生意的勝芳人,將日子過得風生水起。不管是慕名而來,還是偶然途經,遊人大多流連於這裡的凡塵俗世,久久不願離去。(文=李鳳)(TTN旅報9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