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觀光座談》郵輪業者暢談全球產業物流經濟與人才培訓

【上圖】海洋/觀光座談現場。【下圖】麗星郵輪台灣區總經理盧冠群(左2)、台灣國際郵輪協會理事長吳勛豐(左3)、公主遊輪台灣分公司行銷總監徐景奇(右2)等人合影。

海洋觀光對港灣城市而言,是新興與策略性產業。「2016全球港灣城市論壇」舉辦海洋觀光座談,請來台灣國際郵輪協會理事長吳勛豐、公主遊輪台灣分公司行銷總監徐景奇、麗星郵輪台灣區總經理盧冠群等人擔任與談人,分析市場趨勢與產業脈動,說明人才培育的重要性。現場並開放提問,與會者充分交流,收穫豐碩。

台灣國際郵輪協會理事長吳勛豐表示,人才培育是協會成立的宗旨之一,對於教育訓練著墨很深。協會成立前,大部分旅行社的教育訓練是閉門造車,徐景奇總監、盧冠群總經理到處演說,強化了實務訓練部分。麗星郵輪來到台灣之後貢獻很大,每年招攬客人以10萬人次計算的話,20年大概有200萬人的消費行為也被訓練。公主遊輪的加入,則開啟郵輪的更大領域。

一般來說,旅客搭郵輪的滿意度很高,但如果沒有好的領隊導遊,再好的行程都將功虧一簣。台灣的導遊領隊服務好,專業夠,但缺乏郵輪概念,協會師資優秀且具有實務經驗,交通部觀光局特別委託進行培訓。除加強郵輪知識,提供登船參訪,還有媒合工作機會,開放報名反應相當熱烈。

麗星郵輪台灣區總經理盧冠群指出,郵輪為地方帶來龐大經濟效益,麗星在台灣採購已有20年,不只吃的東西,像是拖鞋及浴室用品也包括其中。台灣服務業水準高,麗星注重船上服務人員培訓,在這方面可說不遺餘力,還有專門學校訓練各種人才,畢業後直接到旗下的船和飯店服務。

至於怎樣才能在船上工作,以及關於人員薪資的提問,盧冠群回應表示,工作薪資不夠優渥找不到人,對有經驗者來說,薪資若沒有上岸好,不會考慮上船。但若創造自我價值,自然可以賺到應有的報酬。在船上服務,基本上必須要具備語言能力,最好能用英語溝通。

公主遊輪台灣分公司行銷總監徐景奇說,在國際競爭一定要專業,也要學習成功案例。推動郵輪母港需要物流、人才,高雄這個港灣城市在郵輪產業扮演什麼角色,需要好好思索。贊成協會人才培育計劃,但更重要的是,訓練完的人力是否在郵輪工作,他們和郵輪發展有什麼關係。未來產官學應該密切合作,不能報喜不報憂,才能和中國大陸、東南亞和其它國家競爭。

每個人的薪資多寡和職稱、工作內容、航行地區有關,具有市場供需性。郵輪薪資應該能滿足台灣大學生,但很多人未必以單純薪資為唯一考量。船公司若有良好升遷機會,員工可以往上爬,以他觀察,擁有樂觀的心,外語能力強,甚至會第二外語,晉升機會更大,不管在哪艘船服務都有行情。只要喜歡就要勇敢追求,像有一名研究所畢業生,在船上做舞者,跳舞帶活動也很開心。(TTN旅報9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