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的海岸線綿延約50公里,不同於其他觀光海岸,這裡有寬闊的沙灘、靜謐的景致,還有一望無際的海天一線;所謂苗栗海線,由南至北橫跨了「苑裡、通霄、後龍及竹南」4鄉鎮。
苗栗縣繼三義及南庄鄉獲得義大利「國際慢城」認證,大幅提升苗栗在地的觀光發展實力,進而力推「國際慢魚運動」,獲中央前瞻基礎建設水環境改善計畫核定補助,陸續修復竹南龍鳳漁港、後龍外埔漁港,打造「苗栗慢魚城鎮」之品牌。

拉近與漁港、漁市的距離
感受「現撈仔」的在地鮮味
苗栗縣長徐耀昌表示,苗栗縣政府2019年大力推動「國際慢魚運動」,整頓漁港魚市、興建漁獲展售中心,拉近消費者與海洋、漁夫的距離,感受「現撈仔」的在地鮮味!
所謂「慢魚」發起於2003年的義大利熱那亞(Genova),由慢食運動(slow food)所推延,苗栗縣2019年共辦理5場次海線鄉鎮產業輔導;包括:「解說員招募及訓練、校外觀摩、產地到餐桌讓業者及媒體踩線之體驗行銷」等,要讓社會大眾皆能深度了解慢魚運動,進而帶動及提升產業創新。
苗栗的海線景點令人目不暇給,包括「竹南崎頂子母隧道、龍鳳漁港,後龍外埔漁港、半天寮好望角,通霄白沙屯、臺鹽通霄精鹽廠觀光工廠及苑裡鎮苑港漁港」等;另積極打造通霄白沙屯至後龍好望角海風自行車路線,往返約12.4公里,可望結合自然生態景觀及休閒設施,營造觀光新契機。
苗栗縣「苑裡鎮、公館鄉」獲交通部觀光局經典小鎮殊榮;「大湖鄉」為客庄小鎮;「三義及南庄鄉」為國際慢城,全縣18鄉鎮市就有5鄉鎮入列;如今連結海線鄉鎮推動「國際慢魚運動」,結合歷史人文與在地景點發掘海線觀光,除進行生態保育、慢魚精神推廣、社區營造計畫,更針對龍鳳、外埔漁港進行港區整體景觀、排水功能提升,作為國際慢魚的重要觀光休憩港區,帶動漁特產銷售。
徐耀昌指出,苗栗縣環山抱海,有非常好的農業與觀光基礎,而上任期間在有限的資源下,輔導三義鄉與南庄鄉獲得全國唯一的國際雙慢城認證,並也首創鐵道自行車(Rail Bike),讓民眾可以在停駛的舊山線鐵軌上騎著腳踏車,欣賞山城美景。舊山線鐵道自行車已打出名號,縣府陸續在公館出磺坑興建「客家文學花園」、推動「出磺坑歷史現場活化計畫」,而在山海平衡並進的政策下,苗栗也開始推動慢魚計畫,用海線鄉鎮固有的文化底蘊,揉合了新興的「慢魚」運動,讓民眾來到這裡不僅能享受美麗的海洋風光與美味的海鮮,也能瞭解我國的傳統漁業作業、擁有的漁業資源、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怎麼樣才能保護海洋資源,成為一個友善海洋的慢魚公民。
如今藉「國際慢魚運動─苗栗縣海線鄉鎮產業輔導」形塑苗栗的環境營造,完成後可望串聯台6線、台3線等周邊景點,期望再創苗栗觀光新地標。 ( 文=唐偉展 攝影=陳楚涵 )

「國際慢魚運動」
苗栗縣海線鄉鎮產業輔導
► 導覽解說人員訓練
完成前期產業及在地資源盤點後,為有效持續推動在地產業與觀光遊程,並依據在地資源及遊程規劃成果研擬一套適宜的課程教案供後續培訓課程做使用,透過人員招募注入新血,帶動地方發展。
► 慢魚遊程整合規劃
規劃慢城慢魚遊程,藉由推薦遊程,使民眾於出遊中可於設置景點中體會慢魚精神。盤點沿海景點及特色,同時將海洋環境教育納入遊程,邀請專家及在地文史工作者進行遊程評估,設計兼具環境教育與人文景觀特色,打造苗栗海線慢活旅遊路線,吸引各種不同客群的遊客一同體驗。

► 產地到餐桌
延伸慢城、慢活之生活理念,從餐桌到產地的故事,走入當地更深度的探討美食、食材間的關係與內涵;廚師親自種田、採用小農食材、推廣在地食材,都市農園、魚菜共生等概念風行,讓從產地概念出發的食農運動逐漸影響社會。
透過餐桌上的慢魚運動讓消費者了解當季的魚類物種、食材的認證履歷、同時了解它們的生態性與文化故事;結合在地特色食材與創意料理研發,將慢魚活動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
► 苗栗海洋相關刊物製作
針對苗栗海線四鄉鎮,設計四款觀光導覽摺頁,設計構想由海景(海線觀光景點)、海味(特殊季節漁貨)、海街(特色店家介紹)、海情(人文歷史等介紹)為出發點,結合苗栗海線地圖與交通資訊,透過觀音折的形式設計讓遊客方便翻閱,讓來到苗栗海線的旅人透過摺頁介紹能體驗不一樣的漁港特色與文化,慢慢遊走於苗栗海線四鄉鎮,感受苗栗海岸之美。
► 媒體踩線深度體驗報導
聽取媒體對遊程之話題性評價,並藉由媒體露出提升慢魚遊程之可見度;邀請媒體、部落客等實際體驗遊程內容,同時針對量販、餐廳業者,另行安排漁業產地訪查行程,能媒合產地與業者,提高漁業產值。
► 網路社群經營宣傳
讓民眾藉由社群網站分享活動相關訊息來宣傳「國際慢魚運動」,並請民眾也一同分享自己的心得或照片,增加交流互動感;同時也透過結合在地業者之消費活動,讓在地業者有共同參加「國際慢魚運動」的參與感,活動期間同步發布有關「國際慢魚運動」的理念貼文:「懂魚、知魚、吃在地、吃當季」。
▌ 苗栗縣 國際慢魚運動
國際慢魚運動源自於2003年義大利的熱那亞,由慢食運動(slow food)所推延。目的不在於禁止捕魚,而是要縮短消費者與漁民的距離,從一開始的知道怎麼吃海鮮、怎麼挑選海鮮、漁夫是怎麼將魚捕撈上來的,到認識海洋資源與環境、進而成為珍惜海洋資源、守護海洋環境的一份子。
苗栗縣近期積極推動慢魚運動,以「藍色海洋、藍色教育、傳統漁法、藍色組織、藍色旅遊」作為苗栗慢魚的五大內涵,從農業觀光到環境教育,希望大家能享受且珍惜這片海洋。
苗栗縣是全國唯一獲國際雙慢城認證的縣市,從獲認證以來致力整合區域觀光、行銷苗栗,以「慢」為苗栗品牌核心,藉此打響苗栗在國際上的知名度。
苗栗縣文化觀光局長林彥甫表示,「國際慢魚運動」欲進行生態保育、慢魚精神推廣、社區營造計畫,縣府已針對「龍鳳、外埔漁港」進行港區整體景觀、排水功能提升,作為國際慢魚的重要觀光休憩港區,帶動漁特產銷售,並將串聯後龍好望角、竹南崎頂子母隧道等知名景點,促進觀光休閒發展。
林彥甫強調,苗栗慢魚運動要率領縣內民眾在現今速食的環境之下,了解自己的生長環境讓家園能夠永續長存,並把友善飲食與環境的概念推廣給來訪的遊客。此構想亦獲得海洋委員會支持,109年度將持續慢魚計畫,計畫目前朝資源整合、海洋牧場營造、傳統漁法教育紮根、料理傳承及藍色旅遊等面向規劃。

▌ 國際慢魚運動成果分享 圓滿大成功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11/2(六)於竹南龍鳳漁港辦理「苗栗慢魚運動成果分享會Miaoli Slow Fish」活動,以慢魚運動之五大內涵:藍色海洋、藍色教育、藍色組織、傳統漁法、藍色旅遊五大主題區,結合慢魚工作坊探討、學校海洋教育作品、社區海廢創作、慢魚美食、合作夥伴展售、海洋市集等,最後由苗栗縣長徐耀昌、海洋委員會莊慶達政務副主任委員及貴賓們升起魚訊旗象徵時至漁獲豐收季節,最後在帆布上壓手印宣讀苗栗慢魚宣言,象徵願意一同為推動慢魚運動、維護海洋環境永續不遺餘力。
當天邀請學者專家與環境工作坊,向大家介紹苗栗的海線鄉鎮、海洋資源到怎麼挑魚、吃魚,讓大家認同這片守護著我們的海洋,與屬於苗栗海線鄉鎮的「慢魚運動」。
集結在地業者、串連在地特色展示苗栗推動慢魚運動成果,現場有探討環境議題的工作坊、臨場感十足的在地料理秀、傳統魚法介紹等,搭配媒體宣傳促進業者業績及增加國際能見度,提升苗栗海洋觀光品牌形象。
【TTN旅報1122期, 2019/12/23 出刊,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