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點》傳統文化應注入活力與創意 透過修學旅行打造第二教室

蘇州旅遊的名氣已在台灣人心目中唱響,隨著旅遊人次越來越多,景區功能、服務的提升成了勢在必得的作為。而以往令人覺得生硬、有距離感的傳統文化,更應該注入新的活力、發揮創意,讓文化傳承融入在我們生活中,令人喜愛。

傳統的歷史文化必須跟現代的創新理念結合,觀光旅遊業更是如此,必須注入年輕的元素。地方性的人才流動已是過去式,未來更走向跨國界的趨勢,透過加強與校院間的合作,汲取各國不同的教育成果,讓學校學習的專業能夠進入業界發揮,建立完整的產學平台,對於產業提升更加有幫助。

旅遊業更是一個文化、藝術、科技都可以進行融合創新的行業,平台廣闊。蘇州的文化底蘊深厚,不管是戲曲方面,崑曲、評彈、或者工藝的玉雕、核雕,更擁有古城、園林等多元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歷史文化底蘊以及豐富的觀光資源,深度開發的空間無限大。學生透過修學旅行的模式實地探訪、考察,體驗當地文化,這種第二教室的學習更能夠激發創意潛能。

政府能夠提供機會,讓學生行萬里路接觸更多面向的世界,官方也能從學生的眼裡看見新的想法及創意,從而推動產業改革,不再拘泥於過去的思想。從學生開始,讓他們更加了解蘇州,也以修學旅行增進兩岸之間的文化交流,讓學生互相學習,搭起友誼的橋樑,對於全球旅遊市場的合作締造先機。
(本文由受訪者口述,記者李沄臻整理)

蘇州市旅遊協會副會長 徐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