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旅客愛吃重鹹

曾經在全球旅遊出版業執牛耳,赫赫有名的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傳出要第三度出售,連帶地CEO也宣佈跳槽,這家公司從創辦至今已46年了。

澳洲Tony Wheeler夫婦在創辦1972年的Lonely Planet,憑著一本又一本實用且豐富的旅遊知識書本,成為近一個世代人的旅遊必備指南,Tony Wheeler夫婦也因為豐厚的版稅收入而腰纏萬貫。在那個電腦未發達的年代,成千上萬的旅遊愛好者手持各式各樣的Lonely Planet,勇敢走遊天下。它幾乎等同旅遊聖經。

進入網路時代的Lonely Planet如同其它紙媒,也碰到巨大衝擊,先是在2007年被BBC以1.3億美元收購,接著Lonely Planet的全球發行量就每況愈下,5年內跌了40%的發行量。2013年,BBC又以原購6成的價格7700萬美元,把它出售給NC2Media。

- 廣告 -

NC2Media最近又傳出求售Lonely Planet,賣價雖不得而知,但從過去每5年身價就被腰砍一半來看,這次身價可能更低了。

Lonely Planet並非沒努力過,從2011年開始,它就開始推出各個目的地的旅行攻略手機版,數位化的腳步沒有停止過,但效果顯然不太理想。

Lonely Planet的手機應用,主要功能是專家推薦、可離線下載地圖、可將喜歡的地點收藏、和提供旅遊 Tips等等,這些看似對Users很受益的東西,事後證明Users並沒有很在意。

也許是免費的知識到處找得到,隨手可得,現代人出門旅遊時,已經不再僅僅需要「知識」,而是希望在看中某一處景點,餐廳或酒店時,就能夠直接在手機上購票和預訂。

而像Goolge這類超強大的搜索工具,幾乎都可以取代Lonely Planet的手機應用功能,甚至於還能超越他們,因為可以立即連接到OTA網站預訂。Users關心旅館的售價可能遠比關心這家旅館旁邊的公園景點興趣高,但Lonely Planet卻缺乏這種警覺。

Lonely Planet就像它的名字,很孤高自賞的,他們至今沒有去特別經營KOL(像網紅),也沒有利用KOL來提高粉絲追逐價值,更沒有特別經營旅遊影片,雖然他們的文字內容精確,且富影響力,但往往缺乏活潑有趣的體驗,讓旅遊這件事做起來就是有點悶悶的。

Lonely Planet的困境也是許多旅遊公司在經營網站時會忽略的,那就是會過度執著於旅遊知識的建立,強於內容的製作卻弱於提供體驗,現代人可能不太想花太多時間去了解事情背景,但對能立即感官的體驗需求,卻大表歡迎。換言之,旅客口味變了,變得更愛吃重鹹。

總編輯 吳學銘


【TTN旅報1042期, 2018/6/11出刊, 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