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衛生紙與旅遊

上週,台灣發生衛生紙之亂,只不過是小小的衛生紙漲價,就讓民眾湧入賣場大搶購,任憑政府跳出來心理喊話,也無濟於事,賣場一再補貨,有多少還是被搬走多少。

衛生紙之亂和以前的油價上漲如出一轍,民眾聽說油價要漲,也不知道到底漲多少,就趕緊到加油站排隊加油,就怕去晚了會吃上悶虧。

不管是衛生紙或是石油,都是民生必須用品,無法被取代,一旦減漲都會牽動民眾的神經,出現搶購潮在所難免,但若從省錢的角度來看,跑了一趟加油站排隊搶加油,去了一趟大賣場搬了幾十包衛生紙回來,難道就真能省多少錢嗎?

- 廣告 -

一輛車油箱加滿了油,也許省了一百來元,但車輛變重也會更耗油,衛生紙多屯買個幾十包,也許省了兩三百元,但卻讓家裡空間變得更擁擠,一下用不完的衛生紙還會受潮,這些還不包括花在加油站和到賣場排隊的時間,難道這些都不是成本嗎?

人類的消費行為往往充滿了盲點,經常只選擇看見自己想看的,卻故意忽略不想看到的部分。這就像在買旅遊產品一樣,第一眼看到的都是產品價格,不想去比較行程內容,等到出遊時,一路比內容比品質,沿途指指點點,弄得全團和個人都不開心,不知道旅遊目的到底何在。

這就是時下消費者最常見的通病,有了這樣的消費者,發生像搶衛生紙,排隊搶加油的亂相,也就不足為奇了。

政府在處理衛生紙之亂時,都是著眼於調查廠商為何要漲價,急著請廠商來喝咖啡,急著調查媒體有沒有亂放消息,助長搶風,卻不願意承認其實這就是人性的貪嗔面,應該及時透過教導提醒和社會呼籲,以盡杜絕之風,豈能順從人性之貪欲,提油救火,助長逆流,變成亂民之共犯。

這幾年,旅行業有個好現象,都會不斷教導消費者,一分錢一分貨的觀念,告訴消費者不要只在價錢上做比較,甚至還教導消費者如何比較行程,推動消費者往好的消費習慣前進,而不是讓他們只停留在價格之辨而已。這些風氣若能養成,對消費者是好事,對業者的經營利潤和社會形象都有很大幫助。

總編輯 吳學銘


【TTN旅報1028期, 2018/02/05出刊, 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