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日本1年關100家旅行社的省思!

日本近來公佈一項調查(見本期P.34),每年約有上百家旅行社倒閉或休業,雖然日本旅遊產業與台灣不盡相同,但有些數據也值得我們來借鏡。

日本約有1億2,500多萬人口,旅行社僅有1,700多家,但台灣人口僅約為2,300萬,旅行社卻超過3,000多家,比例相當懸殊,而且日本近年來倒閉或休業的旅行社愈來愈多,台灣則相反,還不斷增加,退場的旅行社並不多。

日本的調查有個特殊的現象,營業額規模愈高的旅行社在市場營業額占比愈重,2%的業者創造出整體市場營業額的74.3%,而且虧損的也愈少,另外,就營業額愈低的旅行社虧損就愈高,營業額在1億日圓以下的低營業額旅行社,每4家就有1家虧損。這告訴我們,生意要少賠就是要多做。

- 廣告 -

雖然調查報告分析了近年來全球接連發生許多天災人禍,嚴重影響海外旅遊市場,但卻缺乏分析整體旅遊業的經營、銷售模式的大改變,這包括LCC、訂房網站搶食自由行市場,削弱旅行社的利潤。

另外,日本的旅遊產業不像台灣有高度垂直整合的情況,台灣大型旅行社與小型旅行社的依存度相當高,小旅行社與客人黏著度高,有了客人就去大旅行社找產品,而大旅行社除了自己經營客人,更需要小旅行社發揮螞蟻雄兵的力量,擴大營業額,例如同業生意比重高的可樂、喜鴻等,其營業額也顯著高出許多。

日本小型旅行社虧損較大,但台灣小型旅行社卻自有其生存之道,很多業者甚至是1人旅行社,在這個數位化、網路時代,只要有一隻手機,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能做生意,成本控管相當有一套,無怪乎台灣的郭台銘收購了日本夏普之後,馬上就能轉虧為盈,台灣的經營學確實是有一套!

台灣的旅行社家數多,規模小,但卻是充滿活力與彈性,用超高的效率和成本控管來賺錢,真正是發揮微企業的精神,所以碰上外界經濟環境或政治的變動,都能「關關難過,關關過」。

觀光局一直想推動旅行社走向「大品牌化」,未必能成功,一是旅行社的資本原本就不充裕,二是台灣人「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觀念,我們不太會團結打群架,但卻是人人可以活得自在。

主編 黃志偉


【TTN旅報1007期, 2017/10/9出刊, P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