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整合地方觀光發揮地方持色

觀光是帶動地方產業發展的火車頭,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各縣市政府也越來越重視地方觀光發展,想分食這杯大羹。然而,政府部門的運作方式與私人企業不同,即便是人才濟濟,也時常受到民意代表的掣肘與選票包袱,做出許多譁眾取寵,卻毫無前瞻性景點的投資。

2013年的黃色小鴨就是很顯著的例子,當小鴨風潮席捲全台時,各縣市政府迫於議員的施壓,便在未考慮地理環境等等的情況下一味跟風,缺乏美麗港景的縣市就放入湖中,沒拿到霍夫曼版權的縣市只好自創黑色小鴨來撐場,最後變得畫虎不成反類犬。而黃色小鴨隨著熱潮降溫,人潮散去,在缺乏長遠的規劃下,最終得到的也只是曇花一現。

再近一點的,如玻璃教堂、熱氣球等景點,也有逐漸瀰漫的跡象,其實,台灣各縣市皆獨樹一格,如台中的自行車產業、南投的高山湖景、雲彰地區農村景致,皆為相當好的觀光題材,唯有將當地原有的風俗及產業發揚光大,觀光才能永續經營下去,沒必要到處去移植別人的成功經驗,最後導致水土不服。

- 廣告 -

另外,各縣市政府的觀光局,其實更像是其它局處的觀光總顧問單位,例如舉辦花博,需要農業處的種植技術、需要交通處安排交通動線、需要經發局召集業者、需要新聞處召集媒體行銷,最後經由觀光局處進行整合,才能辦出一場完美的活動,為縣市發展加分。

然而,現實的台灣情況更像是各自為政,農業局在發展農業觀光、文化局在推廣文化觀光、經發局在徵選伴手禮、甚至水利局、林務局都進來參一腳,雖然各單位都來拚觀光是好事,但若能再彼此整合,相互合作,效益應該會更好,單打獨鬥,總是沒有打團體戰來得強吧!

正因如此,市府首長必須發揮領導協調角色,為各局處提供一個整合平台,一起找出縣市特色,並共同向同一目標邁進,才能為地方觀光帶來整體感。

中部採訪中心代表 陳建明


【TTN旅報1005期, 2017/9/25出刊, 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