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如何看待台灣郵輪市場

郵輪業務是最近幾年旅行社的顯學,從幾年前只有少數幾家旅行社在做,到今年,幾乎所有大型旅行社沒有人不碰郵輪生意的,而且,郵輪過去幾乎是台北旅行社的專利,從今年開始,南部旅行社也堂堂加入陣容,從長谷旅行社加入公主遊輪的包船,還有麗星郵輪以處女星號在高雄開出第二母港,都說明了郵輪業務正在往南拓展,郵輪也在發展自己的「南向政策」。

上週五在麗星郵輪處女星號上的一場海上郵輪論壇,集結產官學三方,一起探討台灣郵輪發展現況,與會者提出不少關於郵輪的數據和現象,都很具啟發性。例如:
。。有50%的出國遊客希望有機會能參加郵輪旅遊
。。亞太郵輪旅遊的客群逐漸年輕化,每10個郵輪客人中,40歲(含)以下者就佔4 人。
。。台灣2016年已躋身亞太地區第二大郵輪客源市場,佔11%,雖低於大陸的47.4%,卻
大於新加坡(8.8%)ˋ日本(8.6%)和香港(6.1%)。
。。有50%的郵輪旅遊來自旅行社的代理預訂

前三項是評估郵輪事業在一個市場的發展可能性,客源的延展實力,和區域內市場的競爭實力,台灣在這一塊顯然都很正面,而且充滿潛力。

- 廣告 -

第四項則是悠關旅行社的銷售利潤,也是讓旅行社能否繼續參與郵輪事業的關鍵。國外的數據是指,有50%的郵輪生意來自旅行社或代理商的銷售,但台灣在這一塊的數字可能還要更高,目前甚至超過80%以上,這也是讓郵輪和旅行社能夠一直合作下去的原因,還不至於走入像銷售航空公司機票和飯店客房的無利可圖命運。

台灣的旅行社商序雖然較傳統,但卻是穩定旅行社銷售行為和獲利的重要原因,對郵輪而言,這樣的商序存在也讓郵輪的競爭不致於過早脫序,一下子就演變為價格戰,最後走向兩敗俱傷。

台灣和大陸在郵輪銷售制度上有些不同,大陸分銷多,平台也多,甚至出現大分銷商,可以用包船方式,影響市場價格,可以把郵輪棒上天, 也可以讓郵輪狠狠落地。大陸和台灣在亞太郵輪客源市場分別佔第一和第二名,但在對待郵輪的方式,卻很不一樣的商業態度。

總編輯 吳學銘

【TTN旅報990期 2017/06/12出刊 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