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Powered by Google Translate

【海旅會修學旅遊系列之寧夏篇(2-2)】依偎在黃河母親懷抱 夢回大漠絲路的駝鈴呼喚

海旅會【2017華夏文明。薪火相傳遊學團系列】

《 修學團參訪寧夏 》重要景區
師生於中華黃河壇

東方金字塔
神秘的西夏陵

學生對寧夏歷史最感興趣莫過於西夏王朝,以驍勇善贊戰聞名,控制著絲綢之路河西走廊,有自己複雜的西夏文字,與宋、遼鼎足而立。在蒙古六次攻打下,被屠城滅族,如今賀蘭山東麓下一座座的土築王陵是領略西夏文化、尋古探幽之地,體會明代安塞王朱秩炅的《古塚謠》:「賀蘭山下古塚稠,高下有如浮水漚」所描繪當時的情景。

- 廣告 -

[左]賀蘭山下一座座的土築王陵是領略西夏文化尋古探幽之地、[右]沙坡頭體驗滑沙的刺激
令師生興奮的一天
沙坡頭、通湖草原

大部份的師生都是第一次來到沙漠,在沙坡頭目睹咫尺間大漠、黃河、高山、綠州為一處的奇觀,也見識到用特別的「麥草方格」治理沙漠方法,成功做到人進沙退,親見到包蘭鐵路火車自沙漠中穿行,讓書本上所讀的知識,躍於眼前。之後到達騰格里沙漠腹地的通湖草原,體驗人生第一次在草原上騎馬,在無垠沙海中騎乘駱駝和體驗刺激的大漠衝浪與滑沙。晚餐在大帳棚內享用蒙古族料理後,也是篝火晚會的開始,從蒙古族各類表演中感受他們的豪爽和熱情,最後一起共舞,盡情釋放自我。

[左]通湖草原的篝火晚會學生上場圍成個圈、[右]台灣師生於須彌山石窟彌勒大佛下合影
絲綢之路北線上的石窟藝術長廊
須彌山石窟

位於固原市西北的須彌山是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師生看見腳底下山谷的絲綢之路,不禁遙想千年前僧侶跋山涉水取經,商隊伴駝鈴聲迴盪於山谷的景象,彷彿歷歷在目。石窟依山附勢,錯落有致分布在綿延2公里的崖面上,彌勒佛座像高20.6米最引人注目,比雲岡石窟最大的第19窟坐佛和龍門石窟奉先寺的盧舍那佛還高,神態安詳,令人頓覺心澄神明。

品回宴和伊斯蘭文化
中華回鄉文化園

享用完一桌子回族美食和八寶茶後,即到「回族博物館」參觀,瞭解到回族先民隨絲綢之路的拓展,一路風塵僕僕來到中國。千年的顛沛流離,回不去了,也不願回去了,在異國他鄉成家,在大唐強大文化下,形成一種參雜著阿拉伯和波斯語的漢語,但伊斯蘭的信仰一直傳承下來。師生戴上頭紗或圓帽進入唯一開放非穆斯林的禮拜殿「金色禮儀大殿」參觀。

[左]學生於回鄉文化園的泰姬瑪哈陵建築園區、[右]學生於沙湖沙丘上歡樂跳躍
濕地與沙漠的完美結合
沙湖

沙湖以金沙、碧水、蘆葦、飛鳥、游魚、遠山、彩荷七大資源自然組合,融合江南秀色與塞外大漠風光于一體的生態旅遊景區,為世界少有的景觀。春天來到沙湖是賞鳥的時節,遠處正是白頭靄靄的賀蘭山,構成「沙湖映賀蘭」的美麗景致。當登上沙丘眺望沙湖又聽到駝鈴聲伴著駝隊,塞北大漠之雄渾和江南水鄉的靈秀如此和諧融合,真是上天造物的奇蹟。( 文、攝影 = 雷伯平 )。(TTN旅報983期)


【海旅會修學旅遊系列之寧夏篇(2-1)】依偎在黃河母親懷抱 夢回大漠絲路的駝鈴呼喚